史玉柱“馬云式”困局:巨人網游被指洗錢工具
4月9日,上海巨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人)CEO史玉柱決定退隱江湖,然而他的卸任并沒有撫平至少上千名公司用戶的傷口。在那些受害者眼中,巨人所打造的網游平臺已逐漸成為網絡詐騙鏈條中的一個重要作惡據點,一些受害者已不愿再做沉默的羔羊,其中已有人打算起訴巨人。
雖然巨人對外澄清,并自稱也是受害者,然而作為巨人網游生態系統中的平臺管理者,巨人正在經歷曾遭遇“惡勢力”侵蝕的淘寶類似的局面:自身打造的平臺生態系統面臨“惡勢力”作惡時,如何及時進行“向善化”管理。
《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深入調查,層層剝開“惡勢力”通過木馬病毒、釣魚欺詐等方式,利用網絡盜取受害人銀行賬號密碼,從而將受害人賬戶上的資金盜走,再通過巨人網游平臺將錢“洗白”的整個作惡鏈條。
然而記者多次致電巨人公關負責人,卻始終無法接通。
盜竊者“網”獵羔羊:數十萬元瞬間被轉走
事情一開始與巨人無關,但在之后的一系列環節中,巨人被指成為了詐騙者的工具。
張興旺(化名)是廣州的一位商人,由于經商資金往來的需要,他的銀行賬戶網上支付額度高達100萬元,也正因此,他成為了網絡詐騙中的較大受害者。
今年1月的一天,張興旺在網絡上購買某公司發行的游戲點卡,一個原價300元,實際只需支付288元的點卡報價吸引了他。
在自家的電腦上,“我按照平時的支付程序正常操作,通過當地銀行的網銀交易時,第一次操作中間,電腦突然卡了一下,當時電腦上的提示信息顯示本次支付操作失敗。于是我重新登錄網銀支付,但是電腦再次提示支付未成功。”正當張興旺納悶時,他的手機收到了該銀行發來的賬戶變動提示短信。該提示短信告知,張興旺的賬戶剛剛被刷取了33.61萬元,其銀行賬戶上的資金基本被清空。
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踏入陷阱的張興旺,驚恐之下立即查詢銀行賬單發現,自己剛才那筆33.61萬元的資金被莫名其妙地轉入了上海的巨人公司賬戶。
在第一時間,張興旺報了警,后經近3個月的時間,他被盜的資金終于在上周被凍結,幸運的是凍結的資金仍有26萬元,但截至記者發稿,張興旺仍未要回他的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類似張興旺這樣,在網上交易時資金遭竊的經歷并非個案,且被轉入的賬戶名稱同樣蹊蹺地指向了巨人。
來自河北邢臺的李蓉(化名)是一家小紡織廠的老板,2012年12月21日,李蓉因為購買游戲點卡而誤入了一家釣魚網站。她在支付時,其賬戶被轉走24萬元,賬戶余額僅剩1角6分錢。這筆巨額資金也被轉入了巨人的公司賬戶。據稱,這24萬元損失已經讓他的工廠面臨流動資金斷裂的風險。
張光亮(化名)是溫州的一名老師。1月2日晚8時,張光亮給自家電腦插上了銀行的U盾,準備給自己的支付寶賬戶充值。然而一次簡單的充值行為竟演變成了一處 “悲從天降”的劇本:第一次充值時,電腦屏幕提示充值操作失敗。再次充值時,其銀行賬戶竟顯示 “賬戶余額不足”。隨后,他手機接到銀行提示信息,他的賬戶剛剛被轉走11.3萬元,余額僅剩下4角。經追查,張光亮的11.3萬元資金同樣被轉入了巨人的公司賬戶。
焦急的張光亮馬上撥打了巨人的客服電話。據張光亮回憶,在報出訂單號、金額等信息后,該客服人員確認,張光亮的11.3萬元資金確實“溜”進了巨人的公司賬戶。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盡管目前難以準確統計受害者人數,但相關受害者已成立了多個維權QQ群,每個群里的受害者人數據稱多達近千人,被盜金額從幾百元到三四十萬元不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與眾多受害者溝通后發現,這些受騙者被騙時的交易行為不一,相同之處在于,其資金流向都指向了巨人的公司賬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