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臨空經濟遇發展機遇 可高效配置全球資源
“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批復《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這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對于河南省鄭州市未來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近日,中國臨空經濟理論首創者、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受邀來鄭州研討《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產業規劃》,他表示非常看好實驗區的發展前景。
河南接連抓住了一系列歷史機遇
全國有51個城市先后提出了54個臨空經濟區的規劃與設想,國家批準的第一個實驗區緣何花落鄭州?曹允春拿出實例分析說,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從東南沿海向西部轉移的過程中,河南抓住了一個重大機遇,成功地將富士康項目引入鄭州航空港區。與北京、天津不同,鄭州沒有航空運輸和航空制造等產業支撐,卻另辟蹊徑,借力富士康項目發展航空物流業,使得鄭州機場2011和2012年的航空貨運量增長率連續位居全國第一,讓全國看到了鄭州臨空經濟的潛力。
這一次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批,鄭州再一次抓住了臨空經濟的發展機遇。“這一系列歷史機遇的牢牢把握,得益于河南領導層的高瞻遠矚,以及背后做出的諸多努力。”曹允春評價說。
臨空經濟可高效配置全球資源
“國內近幾十年的先導性產業,上世紀80年代是電器產業,90年代是汽車產業,進入21世紀則是飛機產業。”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產業發展的脈絡,曹允春進行了簡單的梳理。他說,全球經濟一體化使人類進入了“速度經濟”時代,區域經濟如何獲得競爭優勢,速度是關鍵,機場是載體。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發展總部經濟,阿聯酋迪拜國際機場發展航空運輸,都是圍繞機場周邊區域,憑借臨空優勢發展區域經濟。
“人們經常說,市場經濟就是配置資源,如何快速、高效地配置資源?臨空經濟就是一種快速、高效地配置全球資源的方式。這讓中國沿海城市的航運貿易優勢不再明顯,包括鄭州在內的中西部內陸城市將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高地。”曹允春說。
培育臨空產業要有長遠目光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成功獲批,它的未來之路如何走?
曹允春根據對國內外機場的研究,給出了三點建議。第一,企業的競爭優勢在于降低成本,區域的競爭優勢在于集群化。就鄭州航空港而言,要充分發揮富士康的帶動效應,吸引更多同類和相關企業,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從單一企業發展到產業,再走向產業集群,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第二,培育臨空產業,不能只盯著加工制造業,還要有長遠目光,吸引研發機構、售后服務、企業總部等進駐,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逐步從產業鏈的低端走向高端。第三,要有好的開發機制,創新發展理念,借鑒國外一些臨空經濟區的經驗,使政府、機場、企業和當地居民實現共贏。這對于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來說,應該是最重要的一點。
“作為全國首個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希望能夠為全國,特別是內陸城市臨空經濟的發展作一個示范。”在曹允春看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就像一只蓄勢待飛的雄鷹,必將振翅于美麗中國的遼闊藍天。(劉現同 欒 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