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轉型才能擺脫景區漲價依賴
清明之際,是春游踏青好時節。但最近,瘦西湖、峨眉山、黃龍洞等景區上調門票,最高漲幅達到167%。杭州宋城、貴州梵凈山等地采用一票制打包銷售,也引來變相漲價質疑。
針對廣受詬病的漲價潮,有關部門的“三年限價令”規定同一門票價格上調頻率不得低于三年,這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價格。然而,不少景區距上次調價剛滿三年,就又迫不及待地漲價。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這些景區為何還要漲價?
現實中,一些景區仍處在粗放式發展階段,盈利模式單一,硬件配套不科學,缺乏產業鏈延伸、拓展的運作經驗,多元化之路舉步維艱。有的景區,利潤只有門票、索道、酒店三大來源,一旦傳統客源出現波動,只能選擇門票漲價緩解壓力。所以說,“門票經濟”屢治不愈的癥結更多出在企業發展模式上。
旅游產業不是“一錘子買賣”,引導企業鍛造核心競爭力、提升民眾旅游休閑品質,政府部門應有所作為。行業盈利模式的創新過程較為漫長,這考驗著地方治理者“舍一時功利、逐長遠興盛”的戰略定力。也只有景區發展模式升級,才能擺脫“門票經濟”的路徑依賴,獲得更為長遠的未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