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輸歐太陽能組件受阻 德國企業被指散謠
天合光能歐洲區總裁對本報表示,在過去一周,中國太陽能組件產品對歐盟的出口大部分已被迫暫停。
僅僅一周,歐盟委員會對中國輸歐太陽能產品執行的登記命令,已間接對中國太陽能組件出口歐洲產生了阻礙效應。兩家在歐經營的太陽能企業指責稱,這是最初發起對華“雙反”申訴的歐洲企業頻頻散布假消息造成的。
中國光伏企業天合光能(Trina Solar)歐洲區總裁本·希爾(Ben Hill)3月14日在接受本報單獨采訪時表示,在過去的一周內,中國太陽能組件產品對歐盟的出口中,大部分已被迫暫停,只有少部分能夠通過海關進入歐盟成員國境內。
“發生得太快,沒有預料到。”希爾說,“天合光能也有產品卡在海關。”天合光能是總部在中國常州的太陽能光伏企業,歐洲業務覆蓋瑞士、德國、意大利等六個國家。
本·希爾當天在布魯塞爾參加完行業協會會議后,對本報做出上述表示。他稱,不是歐盟委員會、海關部門在阻止進口,而是進口中介公司不準備承擔可能的懲罰性關稅帶來的損失所致。
本·希爾解釋,中介公司要求中國制造商或其歐洲客戶交付銀行保證金,之后才放行;否則就停止從中國進口產品。銀行保證金最高達進口額的85%,大多數公司難以承受,“這就幾乎迫使所有中國太陽能組件進口叫停”。
德國太陽能企業Soventix首席執行官托斯滕(Thorsten Preugschas)15日也對本報確認上述情況的存在。托斯滕在電話中補充說,希望兩到三周內會有所好轉。
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的發言人約翰·克蘭西(John Clancy)15日在電話中對本報表示,歐盟完全依法進行反傾銷調查,登記手續也是正常的慣例。克蘭西稱,不能對正在進行中的調查本身置評,也無法就(中介)公司行為發表看法。
“惡意游說”
歐盟委員會3月6日命令海關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產品執行登記手續,這是反傾銷調查行政性程序之一。目的是以便日后在終裁成立的情況下,懲罰性關稅的征收可以追溯至本月。
進口中介公司擔心受牽連,承擔懲罰性關稅帶來的經濟損失。在具體貿易案例中,中介公司有可能成為反傾銷稅的征收對象。中介公司因此要求追加“保證金”以提前對沖風險。
而本·希爾指稱,中介公司之所以如此恐慌,是因為被“錯誤的信息”誤導了。這個“錯誤信息”是:歐委會3月6日執行登記命令,就意味著必定對中國輸歐產品征收85%的懲罰性關稅。
“這個錯誤信息,來自于最初發起對華太陽能反傾銷申訴的公司。”本·希爾說。這家公司“惡意游說”,通過行業協會EU ProSun對媒體和業內人員散布這個虛假消息;而中介公司大多并非專家,很容易相信新聞報道與虛假材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