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點調整嚇退1400億資金 市場風格生變
從2444.80點到2250.01點,滬綜指在近20個交易日內下跌近200個點,不少資金出現由“多”轉“空”。2月18日調整以來,滬深A股凈流出資金合計1404億元,規模相對較大。分析人士認為,大量資金近期選擇離場觀望,主要原因在于宏觀經濟預期不甚明朗。
預期不明致1400億資金離場
近期A股市場投資者的“幸福指數”快速降低。滬綜指自2月18日以來連續20個交易日震蕩,多數個股都出現不同程度下跌。伴隨指數持續調整,投資者心態再度趨于謹慎,不少資金開始選擇離場觀望。
WIND數據顯示,自滬指2444.80點調整以來至上周五,滬深A股共計凈流出資金1404.80億元,日均凈流出額為70億元。同時,在20個交易日的調整過程中,除2月28日、3月5日和3月6日市場出現資金凈流入外,其余17個交易日均為凈流出,甚至在上周四、上周五大盤初現企穩跡象的情況下,資金仍然出現凈流出局面。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資金在近期大幅流出市場呢?當前市場相對估值較高的群體無疑是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但數據顯示,創業板近20個交易日的資金凈流出量在全部A股中的占比為4.8%,而期間該板塊成交額的占比則為8.2%。由此可見,創業板并不是本輪調整中資金重點流出的領域。
分析人士認為,宏觀經濟的不明朗預期才是導致本輪反彈中資金持股心態難以堅定的主要原因。畢竟2月PMI數據、發電量數據都顯示經濟格局并沒有由弱復蘇向強復蘇轉變,而地產調控“國五條”、平臺貸相關政策預期以及超出預期的2月CPI增速等因素,則令投資者懷疑一度熱烈期盼的經濟強復蘇或者短期難以實現。正是由于對基本面心里沒底,才出現市場一有風吹草動,眾多資金就立刻逃跑的局面。
周期失寵讓市場風格生變
經濟擔憂導致資金心態脆弱的判斷,在行業資金流向上也獲得了印證。統計顯示,從2月18日至3月15日,申萬一級行業板塊均呈現資金凈流出的格局,但流出力度強弱則出現明顯分化。一方面,家用電器、餐飲旅游、信息設備行業資金凈流出規模最低,期間分別凈流出2.88億元、3.94億元及4.49億元;另一方面,金融服務、機械設備、有色金屬則呈現明顯資金凈流出,近20個交易日分別凈流出265.28億元、150.12億元及134.84億元。整體而言,近期資金流出規模有限的行業大多偏向消費端,而資金凈流出規模巨大的行業大都屬于典型強周期行業。
上述行業資金流向的差異說明在對宏觀經濟預期不明朗的情況下,A股資金的風格偏好發生了明顯轉變,即由去年12月以后的偏向周期再度轉向消費股。由于宏觀經濟實際運行情況最快也要等到3月宏觀數據披露后才能進一步明朗,因此即便經濟持續復蘇的命題被“證實”,預計市場至少也要等到4月上旬才能實現風格的再度轉變,在此之前,防御可能會成為越來越多資金的無奈選擇。
此外,與市場的謹慎心態相呼應,不少估值和前期絕對漲幅都不算高、且業績預期相對穩定的藍籌股,開始在市場調整期間逐漸獲得資金青睞。例如,中國石化、TCL集團、國電電力等個股近20個交易日出現明顯資金凈流入,類似個股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健運行態勢。
(龍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