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掌央行十年 周小川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
3月11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當選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從2002年12月至今,周小川一直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黨委書記,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任期最長的央行行長。與此同時,周小川學貫中西,在共和國部長中,周小川可能是獲得世界榮譽最多的部長之一。憑借良好的口碑、專業的能力,在國際金融界,周小川也是可以比肩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央行行長。
按照有關規定,正部級領導干部的退休年齡是65歲。而2013年,周小川正好年屆65歲,成為政協副主席之后,可以突破65歲的年齡限制。其實,從世界范圍內來看,65歲的央行行長正當年。例如,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執掌美聯儲長達18年,80歲時才卸任。
保駕護航經濟
周小川主政央行的十余年,中國經濟歷經了“高增長、低通脹”的“黃金時期”,也成功應對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2003年至2012年這10年間,中國年均GDP增速高達10.5%,顯著高于1993年至2002年的年均9.9%以及1983年至1992年的年均10.3%。2003年至2012年這10年間,中國年均CPI增速僅為3.0%,顯著低于1993年至2002年的年均6.5%以及1983年至1992年的年均7.8%。
在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推出了四萬億投資的經濟刺激計劃。周小川主政的央行,配合經濟刺激計劃,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
2009年,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達9.6萬億元,創出近年貸款增量的最高記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更是達到了27.7%,比上年高10個百分點。
在貨幣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經濟安然度過了金融危機,GDP增速達到了9.1%。但與此同時,經濟刺激政策也帶來了一定的后遺癥:隨之而來的巨大通脹壓力;廣義貨幣供應量大幅度增長等。
統計顯示,2011年,CPI增速達到5.4%,遠遠超過年初4%的目標。此外,在2008年至2010年三年時間中,貨幣供量大幅增長,到2013年1月,M2規模已經達到99.2萬億,今年邁上100萬億元的臺階成為定局。
“面對嚴重沖擊時,刺激政策的力度寧肯大一些,以便穩住信心。”近日,周小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相比之下,一些國家在應對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的刺激政策可能力度不夠,經濟復蘇情況不理想,事后還得進一步加大力度。
周小川稱,現在回頭看,適時退出還可以做得略早一些、略鮮明一些。但也不要當事后諸葛亮。當時國際經濟條件的不確定性很大,一波三折,不斷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在2010年又演變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美國“財政封頂”等,分析判斷和決策的難度都很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