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權威人士:大部制改革或于9日公布
交通運輸部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大部制改革的方案或在3月9日出爐,國務院有關部門將會在當天就此方案作出說明。
昨日(3月5日)下午,交通運輸部一位副部長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時稱,“這不是一種簡單的部委合并,其最終關鍵是要理順各種關系。”
這位副部長坦言,早在2008年交通部門已經進行過一次“大部制”改革,但實際上,這5年來沒有任何變化,還是按照各自原來的體制模式來運作。
被外界普遍認為是 “沒有達到預期”的這次改革,在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看來,吸取的主要教訓是改革之后如何站在全局高度協調、整合各方利益的問題。
上次改革未達預期
相較于發達國家的政府機構,我國部委的數量顯得過于冗繁。在2008年第一次“大部制”改革之后,國務院組成部門被設置為28個。這一年,為優化交通運輸布局,發揮整體優勢和組合效率,加快形成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運輸體系,交通運輸部應時而生。
具體劃分形式為,將交通部、民用航空總局的職責,建設部的指導城市客運職責,整合劃入該部。同時,組建國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同時,為加強郵政與交通運輸統籌管理,國家郵政局改由交通運輸部管理。另外考慮到我國鐵路建設和管理的特殊性,鐵道部最終被保留下來。
但是在這5年來,從交通部及至交通運輸部的更名,其在外界看來并沒有達到預期,“實際上沒有任何變化,還是按照原來的體制模式來運作。”前述副部長說。
比如在責任劃分而言,民航局和交通部現在仍然是兩個獨立的法人,如果民航出現問題,其責任還是由民航局來承擔,交通部并不被涉及。兩者職責的模糊,使得在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上存在著信息的不暢,以前民航總局是國務院直屬機構,可直接上報,但現在要通過交通部來上報,信息并不迅捷。所以為了規避此類情況,很多時候“老辦法”依舊在發揮作用。所以這在前述副部長看來,“大部制”改革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今的國務院機構改革,都是“一家歡喜一家愁”的事情,至于這次交通運輸部如何改,現在還沒有被公開,具體還要等些時候。
在這位副部長看來,“盡管上次交通部門的改革,沒有多大變化,但起碼改革的方向是對的,同時也是在進步,為下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在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民用航空局局長李家祥證實,交通部門大部制改革的方案很快就會公布,但具體如何進行改革,他并未多言。
根據已有的公開消息,鐵道部會并入到交通運輸部。對于這一點,前述副部長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連說三個“對、對、對”,但具體職責劃分還不清楚。
而在3月4日,參加完江蘇代表團全團會議的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對圍堵而來的記者表示,鐵道部并入交通部后,會對鐵路的發展有利。
盛光祖說,政企分開后,企業會研究市場特點和規律,適應市場要求,也會積極主動優化經營機制,更好地為市場服務,企業自身會有更好發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