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臺民營經濟新政20條 少管少收比給錢更強
專家稱,這是安徽近年來支持民營經濟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涉及面最廣、要求最嚴的文件
“少管少收比給錢更強”,2月22日合肥全省發展民營經濟大會上,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的一句話引起共鳴。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安徽今年工作重點。此次會議上《安徽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臺,表明該省自去年年底動議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在政策和制度層面得到落實。
近年來力度最大
“像地鐵這種基礎設施建設等敏感的領域,民營經濟都可以進,可以以股份制的形式進,未來我們會設置這樣的平臺。”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在講話中說。
《意見》顯示,安徽在民資準入上將以“非禁即準”為原則,根據國務院“新36條”和有關部委的42個實施細則,全面放開投資領域。
為破“民營經濟活力不足”問題,《意見》細化了多種獎勵辦法。除獎勵外,地方財政對企業在研發和開拓市場方面的補貼辦法也得到確定。此外,對于小微企業融資難、稅負重,民營企業拿地難、用工難等問題均有相應制度安排。
《意見》在重點破解民企融資問題上,提出持續擴大有效信貸和拓寬融資渠道。要求“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涉農、小型微型民營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確保兩類貸款的增速不低于全省各類貸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其中“發展信用戶聯保體和信用戶共同體”等,都是較新的提法。
“這是省委省政府近年來發的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涉及面最廣、要求最嚴的民營經濟的文件”, 安徽省政府參事程必定說。他認為,“皖版20條”的含金量主要表現在人才支持、財政配套資金、稅收方面。據《意見》,2013年起連續5年,安徽省財政每年將安排11億元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以轉移支付方式直接安排到各縣區,各市縣原則上各按省財政安排的資金等比例配套。
此外,對于此次“皖版20條”的落實,安徽省政府專門下發通知,對落實有關政策進行分工。記者掌握的工作分工通知中,對于20條意見列出了55點分工要求,涉及包括經信、發改、財政、稅務等幾乎所有的政府職能部門,對政策不落實的部門和市、縣、區,還將進行問責。
民營經濟獲重視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安徽民營經濟占全省經濟總量的56%,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了61.8%,但與江浙等發達地區相比,在規模總量、產業層次、發展質量上仍存在差距。
與民資短板相對應,國有企業在安徽經濟格局中達到了“獨大”,安徽企業百強榜中,營業收入占全部百強企業半壁江山的前十強企業,均為國資背景。
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安徽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慶峰認為,安徽此番重視民營經濟發展,主要有三個信心,一個是立足于人力資源優勢和生產資料優勢,安徽發展民營企業有其自身的比較優勢;二是安徽在科技創新領域有一定的積累,下一步在發展民營企業中也會形成獨特的產業群;第三就是安徽在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中會吸引一些好的民企來投資落地。
因此,從去年底安徽省委工作會議首次以專門的篇幅部署民營經濟開始,年初收官的安徽兩會也釋放出重視民營經濟的信號。其間,按照高層要求,安徽學界和省工商聯合作,緊鑼密鼓地做相關民營經濟政策的研究,為春節后的民營經濟大會做準備。
同時,安徽專門成立了省發展民營經濟領導小組,省長李斌任組長,副省長詹夏來、楊振超任副組長,規格甚高。
安徽省政府參事程必定則認為,安徽的民營經濟短板,不光是發展環境的問題,也有經濟條件的問題。“安徽要加快融入長三角,只有把短板做‘長’,才能趕上發達省份”,程必定說。
(何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