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寒冬部分高管依然坐擁巨額年獎 灰色收入高企
面對2012年PE基金募資寸步難行,一家國內股權投資基金副總裁張濤感慨,PE行業寒冬的確有點冷。
在他得知一家風險投資基金投資總監憑著投資項目去年IPO,領走250萬元年獎分紅時,他的眼神難掩羨慕嫉妒恨。
以往,春節期間的PE同行聚會,年獎分紅總是不可缺少的話題,但今年沒人愿意觸及這個字眼。
“別提年獎了,有同行連項目投資傭金提成都還沒拿到?!睆垵毖?。這并非個案。
去年清科集團研究中心曾對PE/VC基金各層級人員的薪酬績效進行調研,發現在PE行業過冬期間,基于薪酬不合理引發的員工離職率達到14.5%,而公司整體平臺搭建不足與未來職業發展受到限制,引發PE員工跳槽的比重則有36.4%。
但是,在薪酬不合理引發的員工離職率偏低背后,是隱藏在PE領域的各類隱性收入,依然讓PE基金團隊成員坐擁巨額年獎。
“在PE圈,盡管員工合同會規定年薪額度,但年獎實際發放額度,多數情況下是由基金合伙人自主決定?!彼麖娬{說。
年獎高低“玄機”
張濤介紹說,他所在的PE基金年獎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項目投資的傭金提成(即項目投資階段獎金),二是項目實現IPO(或并購)退出的利潤分紅(即項目退出階段獎金),其中后者往往占到整個年獎的約80%。
早在2010年,他所在的PE基金有4個項目實現IPO退出,一度分得接近200萬元年獎;但在去年,隨著項目IPO顆粒無收,他只能領到30萬-40萬元項目投資階段獎金,作為2012年年獎收入。
“春節同行聚會時發現,去年沒實現項目退出的多數PE基金,副總裁年獎都在30萬-40萬元區間,董事總經理則超過50-60萬,投資總監也有20萬-30萬元?!彼硎尽?/font>
然而,這只是賬面上的年獎。
張濤無奈表示,其中15萬元年獎,是去年考察投資項目的差旅報銷款。他心里清楚,若不是去年他所在的PE基金新募集一只5億元規模的產業投資基金并在今年1月收到首批1000萬元管理費,30-40萬年獎未必有著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