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批評發達國家央行推行“貨幣民族主義”政策
新華網華盛頓2月14日電(記者 蔣旭峰)美國《華爾街日報》14日發表社論,批評美聯儲等發達國家央行過度使用超寬松貨幣政策,稱這種做法是“貨幣民族主義”。
社論指出,日本安倍政府干預央行獨立性的做法讓人感到遺憾,但是安倍政府并非超寬松貨幣政策的始作俑者,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才是執行該政策的領軍者。
社論說,自從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主要發達國家央行的獨立性都在下降,貨幣政策成為改善國內經濟困境的政策工具,伯南克執掌的美聯儲已經執行4年多的零利率政策和多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在零利率的環境下,政府能用低廉的成本繼續發行巨額國債以維持政府運營。
社論說,美元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美聯儲應當是美元的捍衛者,但在美聯儲多輪“開閘放水”過后,全球美元流動性泛濫,引發其他國家央行被迫放松貨幣政策,以避免本國貨幣過快升值。
社論指出,七國集團近日發表了關于匯率的聲明,本意是為了穩定全球貨幣市場,結果卻造成更混亂的局面。七國集團若是真想穩定匯率,可以采取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是在美聯儲等西方主要央行不設上限的資產購買計劃面前,七國集團的聲明顯得軟弱無力。
自金融危機以來,伯南克執掌的美聯儲采取了多種超寬松貨幣政策,美聯儲在2008年12月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零至0.25%的歷史低位;先前通過兩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購入約2.3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目前正在執行“擴大版”的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每月資產購買計劃總額達到850億美元。美聯儲副主席耶倫近日暗示美聯儲當前的貨幣政策將延續。
日本在新首相安倍晉三去年底上臺后加速實施寬松貨幣政策,日元匯率快速貶值,引發一些國家擔心出現全球貨幣競相貶值的貨幣戰并助推新一輪貿易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