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會議記錄揭秘:伯南克錯判次貸危機形勢
[ 2008年底,伯南克坦言:“我和其他人一開始都認為,次貸危機可以得到控制,但我們都錯了,住房市場問題和金融體系之間的因果關系極為復雜,難以預測。” ]
上周五,美聯儲公布了2007年FOMC(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的完整文本記錄。金融危機正是爆發于這一年,隨后美國陷入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直到現在仍“余威不減”;而也是自該年開始,美聯儲在伯南克的帶領下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貨幣政策新時代。
自1994年開始,美聯儲在國會提高信息透明度的要求下,決定在每次FOMC會議的五年后公布完整的會議記錄。2007年的這份會議記錄真實地反映了次貸危機開始后美聯儲的官員們是如何審時度勢的,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美聯儲當時能更迅速準確地對此問題做出反應,而非錯誤地預計經濟仍會穩定增長,美國經濟的衰退程度是否會有所減輕。
很明顯,在次貸危機期間,參加FOMC會議的官員中不缺對美聯儲簡單應對政策的強烈支持者,時任美聯儲理事的弗雷德里克·米什金(Frederic Mishkin)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認為次級房貸市場只是信貸市場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危機意義也僅僅就是公眾不再那么相信評級機構而已。
雖然米什金也指出,對信息質量的懷疑會對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但他仍強調這場危機是件好事。“我們過去對市場有些過于樂觀,公眾也并不擔心,但事實上,市場信息并不透明,現在人們開始擔心了,從根本上看,這是健康的狀況。” 米什金在2007年8月7日的FOMC會議上如是說。
與米什金的意見一致,時任美聯儲副主席的唐納德·科恩(Donald Kohn)也表示,經濟增長會有幾個季度的時間稍低于預期,但隨著房屋問題的糾正,該趨勢并不會持續。
然而,正如8月17日FOMC的會議紀要所描述的:金融市場的條件已經惡化,在更嚴格的信貸條件下,經濟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抑制增長。雖然FOMC在隨后的三次常規會議中,連續下調了聯邦基金利率共100個基準點,說明美聯儲的官員已經意識到了可能出現的信貸問題,但樂觀情緒仍主導著美聯儲。
直到2007年最后一次常規會議,時任舊金山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終于開始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會議記錄顯示,耶倫在會上承認,信貸緊縮和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似乎已經很真實了。而兩個月前,他還信誓旦旦地說:“我認為經濟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邁向軟著陸。”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直到此時,伯南克還在堅持:“我預計任何主要金融機構都不會破產或接近破產。”
然而,隨著次貸危機的全面爆發,大量次級貸款購房者因無力償還貸款而喪失了住房贖回權,此后房市持續萎靡,次貸危機逐步向優質抵押貸款蔓延,演變成為全面的信貸危機。之后的一年里,多家金融機構瀕臨破產,美國政府不得不出面救助。未得到救助的雷曼兄弟走向了破產之路。
也許正是因為在危機開始時的輕視處理,美聯儲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機。事實上,2008年底,伯南克在接受《紐約客》雜志采訪時也坦言:“我和其他人一開始都認為,次貸危機可以得到控制,但我們都錯了,住房市場問題和金融體系之間的因果關系極為復雜,難以預測。”
(嚴湘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