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放松房地產開發貸 預判2013年房價上漲
2013年房地產貸款在嚴防的呼吁聲中,從前一年被銀行“束之高閣”轉為“主動爭搶的生意”。房地產的融資渠道也隨之悄然發行了變化,信托、私募股權基金等不再是地產融資的首選,地產商開始轉戰銀行找貸款。
地產商轉戰銀行融資
一位主要給房地產企業放貸的民間財團董事長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去年前三季度,向公司要錢的開發商還比較多,較2011年增長了30%,通常借貸規模都在2億元左右,年利率基本都為20%。最大一宗生意是借了18億元的資金,但利率依然高達18%。
“但情況從四季度開始發生變化,特別從去年12月份開始,我們在青島、廣州、江蘇等地共有5宗在談的項目告吹。最離譜的是有一宗是今年1月初,已經到最后簽合同的一刻,對方負責人出門接了一個電話后,就終止了合作。據事后了解,對方最后從銀行獲得了所需資金。”上述民間財團董事長說。
事實上,不僅是民間資金,而且信托公司近期也同樣遭到來自銀行的“搶生意”。
某信托業務員也告訴記者,現在房地產信托產品不好做,一方面由于銀行放閘開發商希望利率可以低一些,但另一方面,投資回報低了投資者又不愿意投資信托產品。例如萬科去年平均信托融資的年利率在10%~11%左右,但去年年底發的一個新的信托產品年利率不到7%。
“如果是其他開發商,這樣的投資回報很難獲得投資者的青睞。”上述信托業務員表示,“結果就是房地產信托產品募集時間拉長,這又讓開發商不滿意。”
而信托還受到來自銀行政策的打壓。信托的一大銷售渠道是銀行,但在去年底華夏銀行因代銷的信托產品浮虧較大而產生糾紛后,媒體報道指,近期在深圳地區,以四大行深圳分行為首的多家銀行目前已暫停信托產品代銷業務,何時恢復代銷尚無時間表。房地產信托自然也隨之凋零了不少業務。
而房地產私募股權基金產品與信托的遭遇類似。1月14日銀監會在2013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以下簡稱“銀監會電視電話會”)上,也明令嚴禁銀行銷售私募股權基金產品。房地產私募股權基金也受挫。
而對近期銀行貸款風向的變換,房地產開發商有深切的體會。
珠三角某開發商董事長表示,去年銀行對于該公司的申請基本是束之高閣,該公司二期開發原本需要近3億元資金,本來用一期項目做抵押完全可以符合銀行要求。“但從去年6月到11月,銀行都不怎么搭理我們,農行的信貸員直接告訴我,‘不用再遞申請了,根本過不了地區分行那一關’。”
“所以原本公司打算從信托或者民間財團中融資,但今年銀行的口風開始放松,最近銀行主動聯系我們,要我們再補交資料。”該開發商董事長表示,如果可以公司還是會選擇從銀行融資。畢竟銀行年利息加上手續費也就在12%左右,與民間借貸20%相比還是劃算不少。
銀行擴張開發貸
銀行對房地產貸款態度的轉變并非偶然。
回顧近兩年房地產貸款,政策并無太大變化。2011年下半年,樓市較冷,價量齊跌,銀監會首次已要求銀行減少對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監管部門要求各商業銀行嚴格執行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做好差異化房地產信貸和貸前盡職調查;要求銀行采取各種風險控制措施,建立房地產開發商名單制度;組織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做房貸壓力測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