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存款實際年回報率僅0.25% 儲戶在補貼銀行
屈宏斌昨日表示 過去10年儲戶實際上一直在補貼銀行———
“存款的平均實際年回報率為正數,但只有0.25%的微弱回報,顯然低于很多人的預期。”
本報訊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日前撰文稱,利率市場化的下一步考慮可擴大甚至放開中長期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并擇機逐步擴大短期和小額存款利率上浮區間。昨天,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此點評稱,此舉將有利于改善儲蓄的回報率。他說:“過去10年銀行存款的平均實際年回報率僅為0.25%, 儲戶實際上一直在補貼著銀行和從銀行獲取低成本資金的大企業和機構。”
一般而言,存款實際年回報率基本相當于一年期定存款利率減去當年CPI增長的差值。比如2003年全年CPI增長1.2%,當年一年期定存利率為1.98%,存款實際年回報率為0.78%;2009年CPI增長是-0.7%,當年一年期定存利率為2.25%,存款的實際年回報率為2.95%。2004年、2008年和2010年我國的物價漲幅都高于利率,意味著這幾年的存款實際回報率都為負值。2008年,CPI同比上漲5.9%,而當年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最高也只有4.14%。
根據屈宏斌的數據,從中長期看,存款收益高于物價上漲水平,所以存款的平均實際年回報率為正數,但只有0.25%的微弱回報,顯然低于很多人的預期。這也是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的理財產品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來自銀監會的數據顯示,自2005年以來,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得到了快速發展,年平均規模增長接近100%。截至2012年9月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6.73萬億元,比2011年末4.59萬億元增長近47%。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在增加銀行收入的同時,也增加了客戶的收入。據統計,2011年,全國160家銀行為客戶實現投資收益達到1750億元,明顯高于同期儲蓄存款利率。
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上周有768款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公布到期收益的98款產品全部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率。其中人民幣債券類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43%,年化收益率達到5.00%以上的產品共有22款。目前,央行一年期定存利率為3%,即使上浮至頂也只有3.3%。兩相對比,理財產品保值增值的作用更明顯。
新聞鏈接
盛松成:存款利率最終應放開上浮限制
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其浮動區間經歷了兩次調整。目前,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利率上浮區間擴大到基準利率的1.1倍;貸款利率下浮區間擴大到基準利率的0.7倍。業內普遍認為,這兩次利率調整是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步驟。
盛松成在文中發表觀點認為,我國存款利率的放開宜按照“先長期后短期,先大額后小額”的思路漸進式推進。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后,下一步可進一步擴大甚至放開中長期定期存款、大額協議存款利率的上浮區間;待時機成熟后再逐步擴大短期和小額存款利率上浮區間,直至最終放開上浮限制。
此外,在下一步利率市場化改革中要重視發揮大型銀行對市場利率的引領作用。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對大型銀行的窗口指導引導市場利率,最大限度地避免資金價格過度波動。也可以借鑒德國的經驗,由金融業同業組織相互協商,通過自律性管理確定合理的價格競爭區間,并向其成員機構建議。在德國,這種機制被稱為“標準利率制”。貨幣當局利用這種形式,使各種金融機構對市場利率水平形成共識,以防止金融機構間無序競爭,同時保護存款者利益。
(程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