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勾勒產業轉型路徑 創新驅動將獲政策扶持
編者按:
近年來,我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為此,“十八大”提出要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加大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今年經濟結構調整將從何處著手,力度如何?《經濟參考報(微博)》特組織多路記者采訪相關部門和業內專家,梳理矛盾,分析難點,力求作出前瞻性判斷。從今日起本報將推出一組三篇“產業轉型升級系列報道”,敬請讀者關注。
在近日召開的多個部委年度工作會議上,產業轉型升級都被當作2013年重點工作進行部署。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圍繞產業轉型升級,今年政府將通過兼并重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大力推進發展服務業。其中,創新驅動可能將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獲得多方政策支持。
信號
部委強調創新驅動
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提出,發展改革系統2013年要重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其中包括“強化創新驅動,啟動‘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實施一批高新技術重大專項,加快推進重大信息化工程。”
隨后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加強創新驅動是今年轉方式調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工作。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指出,積極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是進一步增強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加快完善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只有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和創新,才能通過技術進步提高工業制造基礎能力、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我國工業要實現由大變強,應抓住世界新一輪科技變革的戰略機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和商業模式創新。
科技部的工作會雖然還沒有召開,但是在此前召開的科技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黨員干部大會上,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表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十八大”報告一個重要的亮點。要把推動科技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作為關鍵環節,把推動經濟實力和社會生產力的提升作為首要任務,把推動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作為根本目的,把推動科技體制改革作為重要動力,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解讀稱:中國的經濟發展已進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我國能否建成全面小康,進而實現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發展階段的跨越,關鍵不在于經濟增長速度,而在于增長質量,這取決于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在于依靠創新驅動作為支撐,首先在于技術創新,包括原始、集合、借鑒吸收再創新等。
目前我國已是全球工業大國,但我國產業仍處于國際分工的低端,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全球化品牌,特別是一些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和設備受制于人,產業安全面臨風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