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發展重點或在縣鎮級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正在積極籌備,城鎮化發展總體綱要《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 (2011~2020年)》(下稱《規劃》)已經編制完成,即將對外發布。
“目前還沒最后確定什么時間召開會議。”一位參與《規劃》編制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規劃》應該已經編制完成并上報,有望在今年兩會后出臺。
另一位熟悉《規劃》的知情人士說,全國城鎮化工作會議最快也要到兩會之后才能召開,開這個會議要拿出一些具體的方案,比如已經編制完成的《規劃》,目前仍在征詢意見中。
《規劃》或兩會后出臺
消息稱,《規劃》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包括國土資源部、住建部等在內的十多個部委共同參與編制。《規劃》將涉及全國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說,《規劃》估計在兩會之后出臺,內容可能和全國主題功能區規劃比較接近。
前述熟悉《規劃》的人士說《規劃》在征詢過程中有很多不同的意見,“規劃本身還不夠成熟,仍需要討論和商量。” 他認為,《規劃》應該體現新型城市化理念,即集約、智能、低碳、綠色的理念,解決農民工進城、市民化等問題。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也認為,目前城鎮化過程中最大的挑戰還是農民工進城問題,雖然中國城鎮化率已達到51%,但若以享受城市公共服務的戶籍人口計算,僅有36%左右,剩余15%左右的農村進城人口只是在城市里打工,統計為城市人口,但并沒有享受到和市民一樣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是“半城市化”。
肖金成對本報說,只有解決好進城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才能將人口從農村轉移出來,土地才可能進一步集中,農業集約化以及農民收入才有可能提高。“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矛盾在城市,不在農村。”
但要解決進城民工的市民化問題并非易事。過去城鎮化主要是地方政府層面的推動,盡管在城市擴張方面取得不少成績,但在涉及深層次的戶籍改革、農民工市民化等方面,進展甚微。2012年8月,媒體曾披露,國家城鎮化專題調研組在全國不同城市調研發現,“戶改幾乎遭遇所有市長的反對”。
戶籍制度改革直接與教育、社保、醫療等諸多福利掛鉤。“他們希望年輕的在這里干活,年齡大的回去,不想解決這部分人市民化問題。”對此,肖金成認為,國家應該出臺相應的、強有力的政策配套和制度供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