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企業IPO開閘 設備生產商爭食2000億蛋糕
因受去年日本福島核泄露事件牽連而“蟄伏”一年有余的核電建設或將全面復蘇。
上周五(12月7日),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出現在證監會最新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初審名單中。
此外,中國核建、上海電力、廣東核電等大佬也在運作上市的傳聞,在市場亦早已流傳。
“核電企業運作上市肯定因為缺錢,但不一定是現在,他們可能在未雨綢繆,為未來作準備。”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向《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表示。
中投顧問相關數據稱,“十二五”接下來的3年中,核電建設約4000億元的投資有望落實,其中近2000億元的設備采購量將釋放。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外企或更多選擇與國內企業合資以分食2000億元的蛋糕,而國內自主掌握三代核電技術或需到“十三五”才可實現。
核電企業謀劃上市正逢時
在證監會上周公布的IPO初審隊伍中,“國字號”的巨型IPO中國核電位列其中。而早在今年6月,環保部就已通過了中國核電的環評初審。
相關資料顯示,中國核電擬在上證所上市,募集資金投向項目總投資1735.24億元,但目前募資規模尚未披露。有消息稱,除中國核電外,中國核建、上海電力、廣東核電集團等核電大佬也已開始運作上市事宜。
在業內看來,幾大核電公司的上市工作在此時提速可謂恰逢其時。“核電企業謀求上市肯定因為缺錢,但卻不一定就是現在缺,他們或許在為下一步核電建設提前謀劃。”林伯強表示。
上月底,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曾透露,2015年底前后,我國運行的核電機組將達到41臺,總裝機容量接近4200萬千瓦,屆時將有近20個核電機組在建。
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統計,截至2011年底,我國已有7個核電站投入運營,總裝機達到1257萬千瓦。
以此計算,在因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停滯一年多后,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我國將新增核電裝機約3000萬千瓦。
“核電企業謀劃上市與募集資金有關,而核電項目建設必須依托設備采購,對于國內外的設備制造商而言,接下來幾年中將會有一個巨大刺激作用。”林伯強表示。
海通證券相關研報稱,后續一段時間內國內核電新開工有望維持在年均1000萬千瓦左右,這將是一個很可觀的投資目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