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大米”試驗瞞天過海 存多項違規行為
鬧得沸沸揚揚的“黃金大米”事件,終于有了結論。
今年8月底,湖南衡陽市衡南縣江口鎮中心小學被指于2008年對數百學生進行“黃金大米”試驗,引起社會關注,《每日經濟新聞(微博)》率先報道了此事。
昨日(12月6日),中國疾控中心通報了對此事的調查結果及處理情況。通報稱,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湯光文、中國疾控中心營養食品所研究員蔭士安、浙江省醫學科學院研究員王茵等人,存在違規將“黃金大米”帶入國內給25名學生食用;未按規定進行科學倫理審查;未告之受試學生及家長實情;面對調查弄虛作假等情況。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浙江省醫科院和湖南省疾控中心表示,對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深表歉意,上述中方三人分別受罰。
與此同時,記者從部分家長那里獲悉,當地政府正對受試學生展開補償工作。
試驗“混入”國家項目
中國疾控中心通報稱,2012年8月,湯光文等在 《美國臨床營養雜志》發表了題為《“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卜素與油膠囊中β-胡蘿卜素對兒童補充維生素A同樣有效》的研究論文,主要作者為湯光文、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胡余明、蔭士安和王茵。衛生部和浙江省、湖南省有關方面責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和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對論文中涉及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
根據調查,美國塔夫茨大學湯光文主持的 “兒童植物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項目,于2002年12月獲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下屬機構批準,蔭士安是該項目申請成員之一。
項目內容是,研究菠菜、金水稻(俗稱“黃金大米”)和β-胡蘿卜素膠囊中的類胡蘿卜素在兒童體內的吸收和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項目執行期為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后延長至2009年8月。
項目啟動后,2003年9月,蔭士安以該課題中國部分項目負責人的身份,與浙江省醫科院簽訂了美國NIH課題合作協議書。第二年,塔夫茨大學又與該院簽訂合作研究協議備忘錄,合作項目負責人是湯光文,中方負責人是蔭士安和王茵。隨后,該院聘蔭士安為客座研究員。
2008年,該項目被轉移至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現場,與蔭士安在該地開展的國內項目 “植物中類胡蘿卜素在兒童體內轉化成為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合并進行。
為開展國內的研究項目,中國疾控中心營養食品所與湖南省疾控中心簽訂了 “植物中類胡蘿卜素在兒童體內轉化成為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的課題合作協議書,并確定衡南縣江口鎮中心小學為項目點。
隨后,浙江省醫科院與湖南省衡南縣疾控中心簽訂了 “植物中類胡蘿卜素在兒童體內轉化成為維生素A的效率研究”的課題現場試驗合作協議書,但未明確告知實驗將使用轉基因大米或“黃金大米”,現場設在江口鎮中心小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