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州開發銀行:中國人民幣債券總額23萬億
亞洲開發銀行(ADB)昨日發布的《亞洲債券監測》報告顯示,截至9月底,中國未清償的人民幣債券總額為23萬億元人民幣(約3.7萬億美元),占2011年GDP的比重約50%。其中政府債券為17萬億元人民幣(約2.7萬億美元),企業債為近6萬億元人民幣(約1萬億美元)。
報告稱,三季度新興東亞地區本幣債券市場比二季度增長了3.5%達到6.2萬億美元,其中政府債券為4.1萬億美元,季度環比增長3.1%。該報告覆蓋的市場包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
亞開行警告稱,新興東亞地區的本幣債券市場規模繼續擴大而且表現良好,但風險正逐漸浮現。
國企主導中國企業債市場
截至9月底,中國人民幣債券市場的未清償債券總額為23萬億元人民幣(約3.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0.8%,季度環比增長4.2%。這意味著,如果以2011年中國GDP總額47萬億元計算,中國人民幣債券余額占GDP比重將近一半。
報告顯示,未清償的政府債務(包括國庫券、央行票據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總額約17萬億元,同比增長7.9%,環比增長3.9%。其中,由于沖銷操作減少,央票同比下降28.5%,環比下降7.9%,拖累了政府債券的總體增速。
未清償的企業債總額約為6萬億元,同比增長20.2%,季度環比增長5.0%,主要由商業銀行債券、地方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的增長推動。其中,商業銀行債券三季度同比增幅高達46.5%,主要由于二季度銀行發行次級票據的延遲效應,因銀行為應對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的資本充足率要求而提前尋求增加資本基礎。
地方企業債券三季度同比增長51.7%,中期票據增長32.3%,而國有企業債券增幅為13.1%。由于持續缺少發行,資產抵押證券(ABS)余額持續下滑,三季度減少16.5%。總體來說,三季度的企業債發行有所下降,除了地方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
從發債機構來看,中國的企業債市場由相對少數的發行者主導。截至9月底,最大的30家企業債發行機構占了所有6萬億元未清償企業債中的3.5萬億元,約60%的份額,而前十大發行企業占了2.4萬億元。
報告指出,國有企業主導了中國的企業債市場。在最大的30家企業債發行機構中,23家為國有企業,截至9月末還有未清償債券3.1萬億元。
前十大企業債發行機構全部為國有企業。截至9月底,鐵道部的企業債余額最多,為6970億元,其次是國家電網公司(3265億元)、中石油集團(3100億元)、工商銀行(2300億元)、中國銀行(1969億元)、建設銀行(1600億元)、中石化(1582億元)、中央匯金(1090億元)、農業銀行(1000億元)、神華集團(920億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