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嚴懲變臉企業信披隱瞞 90天罰4保代
監管層嚴懲變臉企業信披隱瞞
保薦人正在為新股業績變臉付出代價。
11月15日,因百隆東方(601339.SH)上市后業績大幅下滑,未在會后事項承諾函上申報,亦未在招股過程中作相應的補充說明,中信證券(600030.SH)保薦人劉順明、張寧被采取監管措施,證監會將在3個月不受理其所負責的推薦的監管措施。中信證券也承擔連帶責任被監管層出示警示函,兩項措施已于10月26日生效。
相同的一幕是,兩個月前,國泰君安證券保薦人張力、曾建,也因保薦項目珈偉股份(300317.SZ)上市后業績大降未及時披露被采取同樣的監管措施。
公開信息顯示,自有監管記錄的2004年6月以來,因保薦項目上市后業績大幅下滑未及時進行風險提示,而被證監會采取監管措施的保薦人僅6人。除上述4人外,2011年,民生證券兩名保薦人亦因科冕木業(002354.SZ)上市當年營業利潤下滑50%未及時風險預警受罰。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3個月內監管層連罰4名保代,是宏觀經濟低迷的背景下,進一步加強對IPO企業過會后業績風險披露的體現。
年初以來,受經濟持續下滑沖擊,新股難逃上市后業績波動的系統性風險。據同花順IFIND統計,今年上市的155家新股中,有57家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其中連續兩個季度業績下滑的新股達35家,占比達22.58%。
對于新上市公司心存僥幸的現象,監管層已有察覺。
“發行體制改革提出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但執行得依然不夠徹底,信息披露效果也有待提高?!?1月初,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在寧波調研中指出,“一些公司臨上市前知道業績下滑,擔心披露后要重新上會,于是上市后才披露,這時的定價是在不完全信息下進行的?!?/font>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