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監管部門應對股市下跌擔責
監管部門應對股市下跌承擔一定責任,但不是等于完全的責任和絕大部分的責任。
國際板研究了很長時間,也寫入了“十二五”規劃綱要,但是國際板涉及很多問題。
上任剛滿一周年的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成為11月11日十八大新聞中心的“大紅人”。這位“新官”在短短的一年內出臺了70項左右的政策,這更被媒體譽為“郭樹清新政”。而直面記者們的“長槍短炮”,郭樹清昨日卻表示并不贊成這一說法,“這些都是證監會列入工作計劃的內容,都是‘十二五’綱要明確規定的。”肩上擔負億萬股民冀望的他只能笑笑稱,“但是你愿意堅持要用,我也沒辦法。”
首稱監管部門應承擔責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在全球經濟版圖上一枝獨秀的中國,股市卻連續大跌五年,跌幅超過67.4%,近三年均“熊”冠全球。而中國的經濟增速卻展現出與股市完全不同的一面,即便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都能保持7.4%的GDP增長。
正是這種股市與經濟的背道而馳,挫傷了A股投資者的信心。面對昨日記者的發問“如何看待目前比較低迷的股市”,郭樹清也承認,股市近兩年來的大起大落是個很不正常的現象。郭樹清更是大膽表示,監管部門應對股市下跌承擔一定責任,但不是等于完全的責任和絕大部分的責任。郭樹清坦言,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存在不可逾越的缺陷和不足,比如投資的理念等。
“說承擔責任并不能只是擺擺姿態。”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郭主席應該告訴廣大股民,監管部門應該承擔哪方面責任,并且在找出問題之后拿出切實的方案來解決。”
宋頌興認為,股市的連續下跌有經濟形勢的客觀原因,但也有制度建設的缺陷和監管的不嚴密,不能簡單一句“承擔責任”,必要的時候更應對具體責任人采取問責制。
國際板近期不會推出
近年來,只要國際板一被提及,股市必然以下跌回報,可見投資者普遍將國際板的推出解讀為利空A股。而昨日郭樹清也給廣大股民吃下一顆“定心丸”,他表示國際板對A股市場的沖擊沒有想象的那么大,近期也不會推出國際板。
近年來,國際板一直是只聞其聲不見其蹤,對于遲遲不推出的原因,郭樹清稱,國際板的問題過去研究了很長時間,也寫入了“十二五”規劃綱要,但是國際板涉及很多問題,包括交易、法律、會計、監管等,這些都需要妥善安排和解決。
投資者將國際板解讀為利空A股的主要原因,便是擔心股市有外資企業掛牌交易后會沖擊現有市場,資金會流向外資企業。對此,郭樹清認為這種擔心不是太有根據,“中國是高儲蓄率的國家,每年的儲蓄量相當于GDP的50%左右,而且過去幾年中國資本都是凈流出的,支援了國際上很多市場的發展。”
郭樹清進一步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很快,經濟實力很強,這是中國資本市場未來能夠成為一流市場的依據。當前,確實需要加快發展資本市場,中國資本市場應該是一個全面的市場,能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給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資渠道。”
RQFII追加2000億元人民幣
針對股市大起大落,郭樹清認為更要加大力度培養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應該繼續擴大,正在制定的具體辦法很快就能付諸實施。郭樹清介紹,RQFII可能會再增加2000億元人民幣。
“自去年底RQFII試點推出后,市場高度關注,近期RQFII及QFII資金匯入速度明顯加快,境外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需求強烈,相關試點機構積極申請投資額度,準備發行有關產品,額度即將用完。”郭樹清指出,“日前,證監會與有關部門就在原有700億元RQFII投資額度的基礎上,繼續增加2000億元額度一事,原則上達成一致,將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在增加RQFII投資額度的同時,有關部門正在著手修訂相關實施細則,擬進一步擴大機構范圍、放寬投資比例限制等。”
總體而言,在昨日的新聞記者會上,郭樹清還是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充滿著信心。這位“新官”認為,深化金融改革,加強金融監管,推動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是下一個五年改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趙怡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