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棉花交易市場開業 買棉難賣棉難有望解決
本報訊 昨天上午11點03分,在河南省供銷社一樓大廳內,鄭州棉花交易市場第一鑼正式敲響,這標志著河南棉花企業期盼已久、立足中原輻射全國的現貨棉花電子交易中心正式投入運營,這對我省棉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棉花“鄭州價格”已經不再是一種藍圖。
2012年,我省紡織業用棉量占全國的1/4
2012年,我省1400多家紡織企業一年就要用去260多萬噸棉花,占全國紡織行業用棉總量的1/4,紡織大省名副其實。近年隨著棉花行業蓬勃發展,使得原本也是產棉大戶的河南,僅憑自己的產量早已不能滿足發展需求,目前80%以上的棉花都要從新疆購買就是最好證明。
“但是,就是我們這樣一個用棉大省,棉花難找,一直成為許多紡織企業心中的痛。”鄭州棉花交易市場董事長李進說。他告訴記者,我省1400多家涉棉企業中,中小企業占了絕大多數,它們不像一些大型企業可以在新疆等棉花主產區建立原料基地,只能天天派人到各地去尋找棉源,“全國跑、到處找”已成常態。
的確,棉企供銷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棉花物流成本加劇;而傳統交易方式的不規范,造成中小企業交易風險的提高,供棉企業無故取消訂單、隨意提高棉價已經不是個案。2010年,瘋狂的棉花行情一度讓河南紡織業“內憂外患”,缺乏棉花定價話語權的紡織業終于嘗到了棉價暴漲暴跌的“苦頭”。而就在那次慘痛的教訓之后,只有掌握原料成本才能控制利潤,成為不少紡織企業的共識。
市場實行掛牌報價和協商交易
據了解,鄭州棉花交易市場實行會員制管理,會員通過該市場電子交易平臺,訂立商品棉電子購銷合同。買賣雙方成交時,即視為雙方簽訂電子購銷合同,并進行交收。
該市場商品棉交易均為現貨交易,交易方式分為網上掛牌報價交易和協商交易。為維護買賣雙方會員利益,會員掛牌報價有效期最長15天,會員可在有效期內自行選擇有效時間,有效時間到期未成交的原掛牌報價自動失效;會員仍需交易,應重新掛牌報價。所有交易通過“鄭州棉花交易市場”網站進行,交易時間為周一至周五(法定節假日除外)的9:00~17:00。
棉花“鄭州價格”不再是一種藍圖
據李進介紹,鄭州棉花交易市場初步規劃兩年內達到20萬噸、未來3~5年達到100萬至300萬噸交易規模。今年5月20日至今,他們已經先后在河南和新疆舉行了四場推介會,與鄭棉市場正式簽訂協議的企業已經超過200家。
10%的保證金制度,1次違約停止交易1年,300公里內24小時配送承諾……鄭州棉花交易市場的一些舉措令人耳目一新。交易中心有關人士表示,不僅要從無到有,而且要從有到優,靠制度創新來保障交易平臺的快速規模發展。
而作為紡織業產業鏈中關鍵的棉花價格話語權,未來可能也將出現“鄭州價格”的聲音。李進表示,鄭州棉花交易市場不僅為全省、全國的涉棉企業提供服務,等待交易規模起來之后,形成鄭州棉花“現貨價格”,與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的“期貨價格”交相呼應,最終形成棉花“鄭州價格”,成為全國的風向標,在棉價話語權中體現中原聲音。
(孫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