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取消收費 原陽謀劃融入鄭州
一邊是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省會,一邊是被稱為“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的省級貧困縣,雖然黃河兩岸直線距離最近,但原陽縣境況卻與省會鄭州有著天壤之別。
原陽縣盡管與省會鄭州一河之隔、三橋相連,但是大橋收費站卻像一把巨型鐵鉗,拉遠了原陽與鄭州的距離,扼住了原陽快速發展的咽喉。
10月8日,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取消收費。喜訊傳來,原陽人民歡呼雀躍,仿佛已經看到了今后快速發展的新曙光。
作為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取消收費后的第一受益者,原陽縣是如何謀篇布局,定位發展,主動融入鄭州大都市建設之中的?近日,記者走進原陽縣,聆聽廣大干群搶抓機遇共謀發展的心聲,目睹他們熱火朝天埋頭苦干的身影,深切感受到了原陽美好未來的希望所在。
“早在幾年前,我們就確立了‘依托鄭州,服務鄭州,發展原陽’的總體發展思路,圍繞鄭州大都市建設新原陽,使原陽的發展主動對接鄭州、融入鄭州。今后,我們將在新型工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黃河生態旅游等方面和鄭州形成融合性對接,完善或直接承接鄭州大都市的部分功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鄭州‘燕郊’。”原陽縣委書記李巨峰話語中充滿著對原陽未來跨越發展的信心。
務實發展,原陽舊貌換新顏
“低矮的房屋、狹窄的街道、臟亂的環境……這是過去人們對原陽的印象。多年的面貌依舊,讓許多人把我們原陽戲稱為‘原樣’!”提起原陽的過去,一位長期在原陽工作的退休老干部痛心地說。
“原陽何時能變樣?”這是所有原陽人和關心原陽發展的人們的共同期盼。
如今的原陽在務實發展中已經悄悄發生了改變:縣城亮了,道路寬了,農村美了,農民住進社區了,水電氣到家了,產業集聚區工廠多了,農民家門口就業了……原陽已經不再是“原樣”了!
原陽的變“樣”讓眾多知名企業慕名而來,原陽的變“樣”讓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先后兩次到原陽調研視察工作。
如今的原陽人,正以飽滿的熱情,搶抓建設中原經濟區強市和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的重大歷史機遇,把握原陽后發優勢,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扎實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和產業集聚區建設,以新型城鎮化引領新型工業化和新型農業現代化,實現“三化”協調發展,努力破解“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糧食怎么保、民生怎么辦”老四難和“土地哪里來、減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價怎么辦”新四難問題,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了好的趨勢、好的態勢、好的氣勢。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原陽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3.1億元,同比增長13.1%,增幅居新鄉市八縣(市)第五位。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3.7億元,同比增長32.5%,增幅居全省第11位、八縣(市)第一位。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8.4億元,同比增長26.2%,增幅居全省第四位、八縣(市)第一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7.3億元,同比增長16.2%,增幅居全省第23位、八縣(市)第六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86億元,同比增長36.7%,增幅居全省第12位、八縣(市)第一位;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88億元,同比增長58.6%,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八縣(市)第一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