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多晶硅企業申請對歐盟雙反調查獲立案
原標題:中企反擊:對歐盟提起多晶硅雙反調查
10月31日,數位國內多晶硅企業高管對記者證實,中國多晶硅企業自8月份向中國商務部提交申訴,要求對產自歐盟的多晶硅實行“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目前已獲得重大突破,“立案程序已經啟動,對外公告也即將出爐”。
“雙反”申訴由中國國內最大的四家多晶硅企業共同發起,分別是:江蘇中能硅業、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洛陽中硅高科技、重慶大全新能源。2012年1-6月,這四家企業總產量為28484噸,占據國內36230噸總產量的79%。
2011年中國自歐盟進口多晶硅14643 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顯示,平均價格60美元/千克,總價值超過55億元人民幣。
此前的9月6日,歐盟委員會對原產于中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正式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2011年中國對歐洲光伏產品出口高達204億美元,直接從業人口超過5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人口超過100萬人。
“二季度中國還有兩三家多晶硅企業可以滿產,但現在沒有一個企業滿產。”光伏市場調研公司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對此形容,美國、韓國、歐盟的多晶硅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低價策略,加之市場行情平淡,使得國內多晶硅企業目前能夠開工的數目已降至個位數。
來自歐盟的多晶硅沖擊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在A股上市的7家多晶硅企業中已有3家停產。從全國來看,目前,在已投產的43家多晶硅企業中,僅剩下7-8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其余均已關閉生產線,停產率超過80%。
2012年初,作為申請人的4家企業尚可維持開工。而到2012年第二季度,2家申請企業中有兩家——洛陽中硅和賽維LDK已接近完全停產狀態。
“遭遇十年所未有之困境。”一位多晶硅企業高管感慨,由于受國外多晶硅傾銷沖擊,國內多晶硅企業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由此導致庫存增加“資金周轉困難”銀行信貸收緊、對新項目不貸款,甚至是對停產企業收緊貸款,由此波及行業過千億投資、影響上萬就業工人。
2008年,中國自歐盟進口的多晶硅為3932噸,但至2011年上升至14643噸,3年時間增長至3.7倍。
前述多晶硅企業高管說,2012年以來歐盟國家的光伏下游企業基本停產,其原料100%輸出,加上德國瓦克的新生產線在2011年底前投產,2012年歐盟多晶硅總產量會超過2萬噸,“多出的產量只能讓中國市場來消化”。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僅德國一國,今年前九月出口至中國的多晶硅總量達16046.795噸,超過去年歐盟全年出口總量;從價格上來看,九月德國出口的價格為26.8美元/千克,低于年初35.5美元/千克的價格,已降低22.3%。
廉銳強調,德國1月份僅向中國出口1213噸,8月份也剛為1567噸,但至9月迅增至3991噸,增幅超過255%,“可能是受到8月份中國企業提交雙反申訴影響,加速向中國市場出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