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國標制定被疑捆綁企業利益 會議公開遭拒絕
繼去年廣州乳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炮轟“中國乳業國標為史上最差標準” 后,近期又因衛生部拒絕向社會公開乳業國標定制過程中的會議紀要,再次將乳業國標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河南消費者趙正軍稱,他要求衛生部公開會議紀要的原因,是為了搞清“新國標是不是被企業綁架了?”。他注意到,在2010年出臺的新行業標準中,沒有關于起草人的具體介紹。
而衛生部則回應稱,趙正軍所要的會議紀要屬于過程性信息,一旦公開,可能影響社會穩定,增加行政管理工作負擔。
在今年1月20日遭到衛生部的拒絕后,趙正軍將衛生部告上法院。10月17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要求衛生部于法定期限內對趙正軍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予以重新答復。
究竟是怎樣的國標流程“一旦公開,就可能會影響到社會穩定”?10月24日,本報獨家獲悉了一份由20多省市地方乳協參與的中國(重慶)奶業高峰論壇——中國奶業標準研討(地方性)會議紀要(簡稱“重慶會議”),并通過多方采訪試圖還原乳業國標制定過程中的真實景象。
缺失的主體們
王丁棉告訴記者,新國標的定制最早從2007年的時候就陸陸續續開始了,但以前一直是衛生部、國標委和中國乳品工業協會在操作,地方乳協根本不知道,后來知道也沒有受邀參加討論,無奈之下地方乳協只能通過其他渠道來提出各地的聲音和反對意見。
“重慶會議”便是王丁棉指的“其他渠道”。記者從該會議紀要上獲悉,2009年7月17日-18日,北京奶協、上海奶協、天津奶協、重慶奶協、廣州奶協、福建奶協等20多家地方奶協,以及光明乳業、長富乳業、佳寶乳業、江西陽光乳業、南京衛崗乳業、皇氏乳業、新希望乳業、山西古城乳業等幾十
家乳品企業,以及中國農大、東北農大、四川農大、西南民族大學、華南農大的專家參與了此次會議。
而會議的目的就是“更好地配合主管部門做好標準意見征求工作”。
“最后大家才感覺到,所謂的國標討論根本就是走形式而已。我們以地方奶協的名義提了很多意見,但最后我們一對照新國標,發現根本沒有接受地方的意見。地方連發言機會都沒有,所以你看得出這個國標的制作過程是很獨斷的。”王丁棉說。
作為參與新國標討論的與會專家,魏榮祿與王丁棉有著同樣的感覺。
“開始我們地方乳協都沒有資格去參加,國標討論會開到第三次后,我們才通過各種關系,以旁聽的名義參加。當時我和江蘇奶協原副秘書長曾壽瀛、上海奶業協會副秘書長顧佳升在香山飯店聽了國標討論會,后來我們給衛生部的某位領導寫了信,然后的兩次會議才以衛生部受邀專家的身份去參與。”魏榮祿向記者回憶。
缺席新國標討論的不僅只有地方乳協,王丁棉說,在整個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奶農的聲音與權利已被人剝奪,所制定的幾個新標準都涉及到奶農的利益,“他們也是標準的執行主體,自始至終都不向他們征求意見,問問哪些標準指標定得高了?哪些能不能執行?我認為標準出臺前不征求奶農的意見,這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