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個IPO在審項目壓頂 1069保代無項目可做
819個IPO在審項目壓頂:47家終止審核一半停滯在意見反饋階段,1069保代無項目可做
項目最多的要數國信證券,多達68個項目。其次是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各有50個IPO在審項目
“現在就是等,只能等。預審員說沒新問題和事情,就不用老是往會里跑。現在只能一邊等,一邊順帶再去找找有沒有什么新項目。”10月17日,北京某知名投行董事總經理說,這兩個多月來他已經習慣了。
等待。還是等待。今年7月31日以來,證監會IPO審核出現了長達2個多月的空窗期。而在證監會9月24日重啟審批后,僅4家公司上會,且過會率僅為25%。業內人士多解讀為,這主要是因為發審委有意收緊企業過會尺度。
據證監會網站披露,截至10月12日,共有819家公司IPO在審,其中47家已被終止審核。
而一度作為投行IPO項目核心的保代身價也急劇降低。先是注冊資格從證監會下放到證券業協會,再加上不少券商紛紛開始取消保代津貼。長達數年的以保代為核心的投行文化,正面臨著瓦解和重建。
五成項目停在反饋意見階段 忙補財報
“項目排隊一動不動,感覺一夜回到了2009年IPO重啟前。”深圳某投行執行董事感慨,“現在這個時間點像極了2008年9月到2009年7月的階段,IPO審核幾乎停止。能怎么做?只能耐心,再耐心。”
據證監會網站披露,截至10月12日,共有819家公司IPO在審:其中,420家在反饋意見階段、171家在初審階段、65家已預披露、91家通過審核未發行、23家中止審核、47家終止審核。
項目堆積壓力不言而喻。“這些項目都是前期積攢的項目。行情好時,大家拼命儲備項目,現在幾百個項目怎么發是個大問題。”
從地域分布看, 廣東在審IPO項目數量最多,有141個。其次是江蘇108個, 北京106個,這三大區域在審IPO數量占了在審項目數量的43%。
而創業板項目的審核速度快于中小板和主板。據某保代人士透露,其6月報的創業板項目,9月初就反饋了。但同樣公司報的中小板項目,5月報的,現在還沒反饋。
“現在什么板都沒用,一樣卡。”前述招商投行人士說。
從審核進展看,大量的IPO在審項目停留在反饋意見階段,占比為51%。據了解,在正常情況下,證監會預審員只須對IPO項目做一次書面反饋,以及一兩次口頭反饋,但現在反饋次數遠遠增加。
“最近有一個項目,來回反饋了9次,加上過會后發行前,還要做一些補充反饋。這有點像回到了2008年。2008年,曾經出現過,一個項目要進行十幾次的反饋。”前述深圳執行董事說。
有投行人士指出,大量項目停滯在反饋意見階段,與項目質量問題有關。“其中很多公司,業績都出現一定幅度下滑,因此都在會里硬撐著。”招商證券某投行人士透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