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京東分手始末:電商自建物流迎來拐點
2012年10月15日開始,電商京東商城與民營快遞申通再也沒有了任何業務往來。
“肉留給自己吃,骨頭都讓快遞公司啃。”10月16日起,申通快遞海外事業部負責人夏祖彬向本報記者表示,自建物流體系的京東將賺錢的業務自己做,而一些非常難操作的業務丟給了快遞公司。
號稱300億自建物流的京東商城,目前并不能獨自完成全部業務配送,至今在二三線城市仍繼續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面對申通的“反擊”,京東回復本報記者稱,申通與京東暫停的只是京東商城開放的第三方商家從其倉庫至京東商城分撥中心的運輸,對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不會造成影響。
據夏祖彬介紹,申通曾經還與京東在倉庫發往消費者業務方面有合作,但是后來也終止了這項業務。
不過,此次事件已將自建物流電商與物流公司之間的矛盾首次公開化。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高端聯盟理事黃剛認為,這暗示電商自建物流已到了拐點。
申通的“反擊”
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配送,京東完全是自己運作
“這是京東的故意新聞炒作。”夏祖彬憤怒地說,京東與申通中止合作的消息,是京東向外界說的,他確實忍受不了,才發微博向外界解釋。
據夏祖彬介紹,根據京東的業務結構,與物流公司可有多方面合作機會。眾所周知,京東的物流配送服務主要分為四種模式:一是FBP模式,由京東全權負責采購和銷售;二是LBP模式,商品無需入庫,用戶下單后,由第三方賣家發貨到京東倉庫,京東開發票;三是SOPL模式,商品無須入庫,用戶下單后,第三方賣家發貨到京東倉庫,但由商家開發票;四是SOP模式,京東商城直接向消費者發貨并開發票。
“說白了,此次中止的是倉庫到倉庫的物流運輸。”夏祖彬解釋稱,即上述的LBP模式以及SOPL模式。這部分業務,往往都是重達幾百斤的貨品,而申通快遞的主業是5公斤以下的物品;這些貨品在進入京東倉庫時,因為需要簽收,也因為京東上班的時間(早上9至12點,下午2點至5點),快遞員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等待,這部分業務利潤相對較低,“這些業務適合公路物流公司,不合適快遞公司來做”。
而另一塊巨大的業務(主要為SOP模式),從京東商城直接發往消費者的配送業務,主要由京東商城自己運作,這一點讓夏祖彬頗為憤懣。
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向本報介紹稱,目前京東商城每天快遞業務量大約為60萬至70萬票。而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配送,京東完全是自己運作,而在大部分的二三線城市,京東50%的業務配送交付給第三方快遞公司。
“一線城市快遞業務利潤高,邊遠的三線城市快遞業務利潤薄。”夏祖彬表示,這部分配送業務,申通曾經和京東有過合作,但他們對于服務要求非常高,價格也有嚴格的要求,早就終止了合作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