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低價原料奶殃及養殖業 奶農賣牛減虧
一場“乳業危機”正在向產業鏈上游的養牛戶傳導。
在奶業大省黑龍江,由于乳業生產的主要原料全脂粉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調,天津港到岸價格僅為22500元/噸,而乳品企業在當地奶源基地收奶制粉成本高達34000元/噸,企業每用一噸自產原料虧損近萬元,一些乳品企業縮減采購國內奶源,轉向使用低價的進口原料全脂粉。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不少奶戶因鮮奶無處銷售,不得不將奶倒掉,部分地區的奶戶低價賣牛,甚至出現了殺牛現象。
生產一噸全脂奶粉賠一萬元
日前,《經濟參考報》記者從飛鶴、光明、完達山等知名乳品企業了解到,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新西蘭、澳大利亞等世界主要產奶國家出口中國的原料全脂奶價格下調,我國乳企自產的原料全脂粉因成本高企而大量積壓,出現了收奶越多、虧損越多的現象,企業效益持續下滑,使企業不得不減少鮮奶收購量,消化庫存,減少虧損。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是光明乳業的奶源基地,光明乳業的生產廠也設在這里。據黑龍江光明松鶴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忠介紹,2011年,該廠一直保持日平均收購鮮奶520噸以上,但今年的日均卻只能維持在420噸左右,整整下降了100噸。
“減少1/5收購量實在是無奈之舉,7月份新西蘭進口全脂粉到岸天津港的價格是每噸22500元,到廠價格也不過每噸24000元,而我們用自購牛奶噴一噸全脂粉的成本價是34000元,這意味著企業每生產一噸全脂奶粉凈賠一萬塊錢。”趙忠說。
趙忠說,去年底光明乳業尚余3000噸全脂粉庫存,如果按市場價賣,企業將虧近3000萬元。為降低虧損只能減少收奶量,“現在除了富裕縣奶源基地養牛戶送的奶之外,其他周邊縣市的奶我們都不再收了,每天從富裕縣奶戶手中收上來的鮮奶也盡量做成終端產品,銷售出去,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逐步將企業庫存原料消化掉。”
另據了解,比光明乳業嚴重的是完達山乳業,由于庫存全脂粉已經達到15000噸,在一些基地已經停止收奶。
記者采訪中還了解到,在進口原料的沖擊下,作為我國少數實行了生鮮乳政府指導價的地區,黑龍江省乳業的生存尤其艱難。最近一次公布生鮮乳政府指導價為2011年第四季度,要求“乳品企業結算到奶農 的 基 準 價 格 為 每 公 斤3 .2 7元 , 下 浮 不 低 于10%”,即最低收購價格不低于2.94元/公斤。
飛鶴乳業副總經理肖光輝說,政府實行指導價的初衷是保護奶農利益,但在當前進口原料全脂粉到廠價每噸24000元的條件下,企業以2.94/公斤的價格收奶,加上檢驗、運輸等收購費用,到加工廠價格約3.5元/公斤,折合每噸3500元,以生產一噸全脂粉需要8.5鮮奶計算,僅鮮奶成本就近3萬元,即使不算其他生產加工費用,已高于進口全脂粉6000元。“如果企業不摻假的話,就只有認賠。”
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一些中國乳企為降低企業成本,開始轉向采購進口原料粉。“市場環境一時難以改變,企業為了照常運轉,也只有選擇具有價格優勢的進口原料粉,近期我們已決定購進1000噸進口全脂粉,現在訂單已下,只待下月到貨,希望以此減少上半年企業的虧損。”趙忠無奈地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