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保案”致中國輪胎在美份額從30%降至10%
“特保案”到期或解禁輪胎企業欲重返美國
9月26日,是美國對中國輪胎“特保案”到期的時間。由于目前美國有關方面仍然沒有公布相關政策,業內人士紛紛預計“特保案”將不會再延期。
但連續三年的懲罰性關稅,使得中國輪胎產品在美國市場份額銳減,部分公司的輸美輪胎量減少了35%左右,毛利率也下滑嚴重。為了應對“特保案”的負面影響,不少輪胎企業將產能轉移至其他國家。
因此“特保案”即將解禁的消息讓國內輪胎業為之一振。風神股份(600469.SH)一位人士表示,這對整個輪胎行業的影響會非常大。已經有輪胎企業開始考慮將轉移的產能重新遷回國內,還有不少輪胎企業在積極應對即將重新回來的美國市場。
輸美輪胎銷量銳減
2009年4月,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對中國產乘用車輪胎發起特保調查。其在訴狀中聲稱,從中國大量進口輪胎損害了當地輪胎工業的利益;若不對中國輪胎采取措施,到2009年年底還會有3000名美國工人失去工作。
正因該提議,從當年9月開始,中國出口美國的乘用車及輕卡輪胎連續3年分別被征收了35%、30%及25%的懲罰性關稅,中國對美稅率也因而提高29%到39%不等。
浙江中策輪胎一位高層表示,2009年至今,其銷往美國的輪胎總數量銳減迅速。他介紹,2010年和2011年,中策每月的裝箱量約在150箱,但2008年高峰期的對美裝箱量高達300箱。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的每月對美裝箱量,比2008年(每月裝箱量300箱)平均減少了35%。
國金證券研究員劉波告訴《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中國共向美國出口乘用車、輕卡輪胎4300萬條,占全美消費比例的18%,并保持了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而“特保案”之后,中國輪胎出口量在2010年、2011年分別下降至3100萬條和2730萬條。
與此同時,美國乘用車、輕卡胎在這幾年的總消費量仍維持在2.2億~2.6億條/年,中策輪胎上述高層稱:“我們錯過了與美國銷量同步增長的時機。”
國外出口銷售比例占公司70%以上的S佳通(600182.SH),在2009年時的國外銷售毛利率高達21.38%,2011年則下降到了10.37%,也是因為美國“特保案”的影響。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