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暴漲重創中國大豆全產業鏈 禍起美國大旱
中午12點,葉智的手機又響了,他熟練地打開收件箱,看了看,搖搖頭又嘆一口氣。“豆粕價已經沖破4600(元/噸)了!”
葉智是甘肅一家飼料企業的總經理,該企業主要生產豬飼料,還有畜禽飼料。其中,豆粕和玉米是最重要的飼料生產原料。然而,從今年5月份以來,國內豆粕價格從每噸3000元一路狂飆,導致飼料企業的處境異常艱難。
為此,葉智專門向大豆網定制了一項業務,豆粕的最新每天都會發到他的手機上。“現在差不多已經漲了一半了。” 葉智說,豆粕的價格就像起飛的飛機,越升越高。
牽一發而動全身。
豆粕價格的狂飆,讓與之相關的下游企業都跟著緊張起來,飼料企業、養豬企業、養雞企業、水產企業等都卷入其中。市場上最明顯的反映是,豬肉和雞蛋價格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漲價,且漲幅不可小覷。
“其實這主要是美國大旱惹的禍!”8月30日,由美國大豆協會和中國飼料工業協會聯合主辦的第八屆中國飼料工業南北交流活動上,美國大豆協會國際項目中國首席代表張曉平如是說。這次南北交流活動共有50多家飼料企業參與,旨在應對目前豆粕上漲的現狀。
美國遭遇30年大旱 大豆預計減產30%
今年5月以來,受氣候影響,美國發生了30年一遇的干旱現象,8月29日,美國農業部發表聲明,把約40個州的1892個縣確定為主要自然災害受災區,其中1820個縣為干旱受災區。而受旱災影響的區域,恰恰是美國大豆主要生產覆蓋的范圍。
美國大豆協會提供的一項數據顯示,美國大豆的生產在全球所占的份額為27.4%,而中國需要進口的大豆,有40%來源于美國的大豆農場。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是,美國農民每種植四行大豆,其中就有一行大豆是為中國種植的。
美國農產品直接掛鉤世界糧食市場。5月底以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價格上漲約50%,大豆價格上漲近30%,均接近或突破歷史最高水平。美國大豆協會國際項目韓彥明博士預測,受旱災影響,今年美國大豆預計減產30%。
事實上,不只是美國,今年主要糧食生產區都因天氣原因不同程度減產。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重要谷物出口國今年也遭遇了歐洲的干旱天氣;南美阿根廷和巴西的農作物因干旱襲擊大面積毀損,全球大豆供應遭受重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