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接力增資發債 今年融資總額將超942億
保險行業融資正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今年以來,險企增資、發債更是不斷升溫。繼保監會放行太保壽險募集不超過75億元的10年期次級定期債券后,日前,保監會再批復30億元次級債發行。今年以來,已獲保監會批復的險企增資及發債融資總額超過942億元。
頻繁融資
近日,保監會批復中國人壽財產保險募集不超過人民幣20億元的10年期次級定期債務,同時批復中英人壽定向發行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次級10年期定期債務,以補充償付能力。
而同日,保監會還批復了中郵人壽的首次增資,同意中郵人壽增加注冊資本金至20億元,此次,中郵人壽將增資15億元。
此前不久,保監會剛剛批復了國元農險的增資申請,其注冊資本將由2010年的8.9億元增至10億元。至此,保監會共批復25家險企增資申請,放行685億元次級債務。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保監會批復的23家險企增資總額已達257億元。業內人士稱:“由于存在溢價因素,實際融資額可能遠遠大于注冊資本金變更額?!本C合上述統計,險企次級債務和增資總額之和已超942億元。
四大保險巨頭也現身發債大軍。據中信建投,2003年~2012年8月,平安壽險累計注資和發行次級債合計380億元,平安產險合計235億元;太保壽險累計注資和發行次級債合計433億元,太保產險合計151億元;中國人壽股權和債券合計融資規模1200億元以上;2011年~2012年8月,新華保險累計融資額460億元。
另有數據顯示,2009年~2011年,保險行業次級債融資合計分別為145億元、208.5億元、577.5億元。
償付能力堪憂
保險公司頻繁增資、發債,與其償付能力受困,以及補充資本金意愿密切相關。中國人壽2011年年報顯示,去年為了提高償付能力已發行300億元人民幣次級債,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其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70.12%。
此外,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的償付能力分別為166.7%、155.95%。
而部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值得擔憂,太保壽險償付能力充足率一路走低,從2010年底的241%降至2011年底的187%。增資15億元的中郵人壽償付能力充足率也從2010年末的540.96%降至101.18%,逼近監管紅線。財產險公司中,增資7億元的都邦保險及增資13億元的天安保險,償付能力充足率均低于監管紅線,分別為-37%和51.56%。
另外,根據保監會2011年8月發布的《保險公司次級定期債務管理辦法》,保險公司累計未償付的次級債本息額不超過上年度末經審計的凈資產的50%。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8月,保險公司累計發行的次級債(不含利息)在2011年凈資產中的占比分別為:太保壽險53.5%,平安壽險43.4%,新華保險47.9%,中國人壽35.2%。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壽可發行的空間僅剩200億~300億元。
有分析稱,保險公司頻繁發債也反映了其對未來資本市場依舊沒有起色的預期,以備在未來弱市情況下保持資本充足。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繳文超對本報記者表示:“次級債是治標不治本的‘止痛藥’,是保險公司上市融資渠道不暢情況之下的無奈之舉,僅是保險公司充實資本的權宜之計?!?/font>
(楊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