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省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廉價勞動力時代結束
今年以來,全國17個省份先后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收入分配“提低”進程加速,也預示著廉價勞動力時代終結。
近日,海南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方案。9月起,海南省最低工資標準全面上調22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將在原基礎上上浮2元。
調整后,海南省一類地區(海口市、三亞市、洋浦經濟開發區)、二類地區(瓊海、儋州市)、三類地區(其它市縣)月最低工資標準分別上調至1050元、950元、90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分別上調至9.2元、8.3元、7.9元。
海南省省委副書記、省長蔣定表示,此次上調將切實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并對保障企業用工穩定起到積極作用。
從全國看,今年最低工資增幅同比有所回落。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16個省份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為19.7%,低于去年的22%。
盡管如此,專家認為19.7%的增幅仍屬于高增長,高于GDP增速和勞動生產率增速,高于“十二五”規劃目標。多名受訪專家認為,這是市場需求和行政手段共同作用的結果。
與往年不同,今年最低工資標準上調的一個大背景是,《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即將出臺。但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收入分配改革是否會加速前進,目前尚存爭議。
工資水平補償性增長
2009年我國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暫緩。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恢復,就業需求和物價漲幅較大,2010年和2011年多個省份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了大幅調整。
本報記者對17個省市近3年(2010年-2012年)最低工資標準增幅統計發現,海南以66.7%的增幅名列第一,四川、重慶分別以38%、35.2%的增幅緊隨其后。江西增幅最小,為17.2%。
對于今年19.7%的增速,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分析,今年GDP增速放緩,
物價也有回落,最低工資增速下調一些很正常,19.7%的增速仍然算高。
廣州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同意這一觀點,他同時認為,近兩年工資增長是一種補償性增長,“以前的工資水平實在是太低了”。
在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同時,整個社會工資水平一并提高。以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和2011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分別為37147元、42452元,同比名義增長13.5%、14.3%,增幅同比上升1.5%、0.8%。
多位專家認為,“這是市場需求和行政手段共同作用的結果,最低工資標準與整個社會工資水平正相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