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稀土交易平臺掛牌 謀求國際定價權
從今年開始,包鋼稀土將陸續投入總額22億元的環保支出進行稀土冶煉分離環節的綜合治理,還將配合包鋼集團進行稀土尾礦庫的治理。目前整體項目正在規劃,今年就將動工。待治理項目完成,包鋼稀土將實現達標排放甚至“零排放”。
昨天,首個全國性的稀土交易平臺在包頭正式掛牌成立。該平臺的成立旨在使得稀土市場交易更加透明化,也一度被賦予“加強定價權”的使命。有關專家說,此舉是中國謀求國際定價權的重要布局之一。
但目前看來,該平臺上線交易時間未定,上線后短期內也難以形成大規模交易量以影響市場,無法改善目前稀土價格相對低位徘徊的狀態。
與7月公告時相比,“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有限公司”的發起股東已經從7家增加到10家,分別為包鋼稀土、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中色股份、四川江銅、廈門鎢業等10家企業和機構。交易所注冊資本1億元,各家分別出資1000萬元。參與企業包括南北稀土產區的主要企業,而且同股同權以保證交易平臺的公平性。
記者獲悉,目前有關平臺的交易程序、交易規則等關鍵內容都還沒有確定。作為發起股東之一,廈門鎢業一位高管告訴記者,上述問題仍未實質性涉及,公司也不確定初期會投放多少資源在平臺之上。預計短期內難以形成全國性的市場影響力。另一位發起股東公司內部人士則透露,南方企業對該平臺的實際認可度較低。
包鋼稀土總經理張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示,平臺上線交易沒有明確時間表。
目前稀土價格仍處于相對低位,且短期內看不到上漲動力。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秘書長馬榮璋表示,隨著中國以外稀土項目的推進,國際稀土市場的競爭將十分激烈。但市場需求的擴大則相對有限。未來稀土材料的應用增長點將主要集中在風力發電領域,對金屬釹、鐠釹的需求將會出現較大增長。
(朱宇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