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業:逃不開的周期 繞不過的電商
江山代有人才出,誰知各領風騷僅數年!
出乎業界意料,“大佬”國美電器會如此快地陷入虧損。根據財報,國美電器去年三季度的單季盈利尚高達5.38億元,四季度卻急劇下滑至4924萬元;今年一季度盈利尚有6739萬元,二季度吃掉了一季度的全部利潤還不夠。
虧損的理由不難解釋,核心因素正是來自電商的沖擊:一是電商的分流搶走了生意,減少了實體店的銷售額和利潤;二是自身的電商平臺消耗嚴重,處于“燒錢”階段。此前,國美的老對手蘇寧電器發布業績修正預告時,講述的也是同樣的故事。
其實,網購對傳統零售商的沖擊才剛剛開始,如今發生在蘇寧和國美身上的事情,將在未來向幾乎整個流通行業蔓延。國美和蘇寧首當其沖,只是由于其所售商品的標準化程度高,最先被電商突破陣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物流和支付技術的升級,這種趨勢只會進一步蔓延。
除了家電銷售商,另一個對網絡沖擊感受強烈的行業應屬百貨業。如今,通過網絡購買服裝已經成為不少女士的首選方式,部分地方甚至還曝出,有人在高端商場試穿衣服后記下牌號,然后到網絡上淘貨。但是,由于百貨的品類較多,行業對網購尚有一定的抵抗力。另外,和家電銷售商相比,國內百貨業相對分散,且多數還是靠租金吃飯,目前還沒有曝出嚴重虧損的案例。然而,這一表面的平靜已不可能持續下去。
需要警醒的是,目前不少渠道商仍決定固守三、四線城市,如蘇寧電器和國美電器近期均表態,其網絡調整集中在一線城市,會繼續進入其他三、四線城市。從目前相關上市公司披露的業績來看,一線城市受到的沖擊較大,三、四線城市的日子似乎還可以。但在申銀萬國研究員王德倫看來,中西部和二、三線城市未來將受到更大的沖擊,網絡銷售的一個基本特性就是沒有地域限制,這一戰略方向的選擇或許將成為未來決勝的關鍵。
王德倫認為,除了對零售商造成直接沖擊外,網購還會對整條流通產業鏈造成深遠影響。對上游品牌商而言,首要的就是減少代理層級、向渠道扁平化發展。在干掉多級代理商這一“奢侈品”后,一個最可能的突破是,網購將在未來打破目前流行的區域代理商體系,實現全國直供。而對現有零售商來說,目前是以招商能力和商業物業運營為中心,未來將調整到以商品經營和消費者服務為中心。整個變革過程中,消費者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終端價格將回落,且越來越透明。
雖然有著看似一片光明的前途,但轉型的過程必將是痛苦的煎熬,電商間洗牌的邏輯就是看誰支撐到最后,奉行的是“剩者為王”。由于京東商城一直未對外披露其財務數據,外界無法知曉這位“殺手”的虧損狀況。倒是國美電器今年5月底的一次股權轉讓曝光了庫巴網和國美網上商城2011年的業績,共虧損近4億元。庫巴網CEO丁華東日前表示,在100億元的年度銷售目標下,集團仍允許庫巴網今年戰略性虧損。
誰能最后活下來?也許只有時間知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