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兩年未完成退房令 國資委強調遵從市場規律
央企盈利形勢嚴峻,房地產市場乍暖還寒。在此背景下,2010年3月國務院國資委(下稱“國資委”)下達的“78家主業非房地產央企退出房地產行業”的命令(下稱“退房令”),不但執行力度有所減弱,且部分央企兩年多尚未退出的事實也得到寬限和默許。
《第一財經日報》從北京產權交易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主業非房地產央企出讓房地產項目僅13宗,其中不乏出讓金額不太高的“邊角料”。
“退房令”下達兩年多,78家央企中還有部分沒有完成退出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在市場成交不活躍的時期,國資委雖然堅稱“退房令”不變,但也開始談論“尊重市場規律”,似乎意味著,對于動作慢的央企將“不強求”。
“能賣出去就不錯了”
央企退出房地產業主要有產權交易所掛牌、協議轉讓以及國資委直接劃撥這三種形式,央企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退出的方式。
產權市場作為央企退出房地產的主戰場之一,它的交易數據可以看做衡量“退房令”實施進度的重要指標。
北京產權交易所(下稱“北交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房地產業退居企業國有產權交易各行業成交額的第二位,其中有11家主業非房地產央企通過北交所轉讓13宗房地產項目,成交額為7.37億元。
這11家央企包括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國華星集團公司、中國南車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等。
本報從北交所了解到,這些房地產項目均是采取股權轉讓的形式,受讓方的主體為民營企業。由于項目的平均體量均只有幾千萬,受讓方中并沒有資金實力特別雄厚的知名民企。
北交所集團董事長熊焰表示,與去年相比,央企通過交易所轉讓房地產項目的熱度已經下降了,同時由于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買家需求也不旺盛,出現了項目不好接盤的局面。
北交所一名研究人員對本報表示,央企轉讓項目掛牌之后市場上來問詢的客戶還是挺多的,但由于民企同樣也存在資金鏈緊張的問題,實際上成交不太活躍,這也造成了項目的溢價率沒有去年那么高。
“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業績并不是很好,只要能賣出去就是很不錯了。”熊焰稱。
本來就沒時間表
北交所向本報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3月18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央企退房令以來,共有19家國務院國資委監管、主業非房地產央企通過北交所轉讓42宗房地產股權項目,交易總額為40.37億元。
國資委在發出“退房令”時,并未披露78家央企及其房地產子企業的名單。
國資委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78家主業非房地產央企下屬三級以上房地產子企業共227家,約占央企全部三級以上房地產企業數量的60%。業內人士據此分析稱,按照退出計劃,涉及到的央企子公司從數量上來看并不大。
國資委2010年3月要求,這78家央企應加快對其地產業務進行調整重組,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任務后有序退出,限令15天之內提交退出方案。但并未明確設定退出的最后期限或時間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