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業地產供應過量 隱現結構性過剩
短短兩年內,商業地產形勢似乎經歷了由春到秋的急速轉變。李文波 圖
供應過量,隱現結構性過剩
始于近兩年的行政限購,伴隨不斷收緊的貨幣政策,使得住宅虛火迅速降溫,投資屬性隨之遏制。這一背景下,脫離于限購之外的商業地產趁勢崛起,以迎合暫時遇阻的龐大民間資本。自此,被業界稱之為“商業地產之春”的時代開啟。
以商業地產的主戰場寫字樓為例。鄭州市寫字樓一年時間就擺脫了“商住倒掛”的現象。2011年鄭州寫字樓新增供應量為95.05萬平方米,較2010年上漲21.38%;成交均價為12471元/平方米,較2010年上漲46.3%。
本報記者注意到,不少長期偏向住宅開發的地產商,在高地價和住宅遇冷的雙重壓力下,開始殺入商業地產,以開掘新的“藍海”。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工程管理與房地產學院教授劉社分析認為,開發商為了規避調控帶來的市場風險,并期待借助商業地產的高回報增加利潤,都不約而同調高了商業地產的開發比重。
但如今,迅速增長的市場供應量,卻似乎令商業地產之春一夜入秋,引起業界普遍擔憂。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