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政出奇招突擊增收 永登20天收稅6千余萬
年中最忙、壓力最大的人是誰?全國各地的稅務人員是熱門人選。
6月6日,甘肅省永登縣地稅局號召全局干部職工大干20天,向完成“雙過半”(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發起全面沖刺。到6月28日,增加稅收6448萬元,完成“雙過半”任務。該縣上半年的各項稅收收入20203萬元,短短20天,征了上半年32%的稅。
為了完成任務,該局號召“人人想收入、人人抓收入”,局領導帶領包干科(室)負責人到5個稅費任務較重的分局蹲點促收。
湖南省常寧市國稅局則“暫停年休假制度和取消雙休日,集中一切人力物力投入到稅收征收工作中去”。
土地財政斷炊,經濟大幅放緩,各地財政收入告急。但上級下達的增收任務要完成,公務員同事們緩發的工資要有著落,于是,各地都把收稅、收費的國家機器開足馬力。
甚至別的部門也連帶“受累”。今年,云南省彌勒縣公安局13個派出所成立了交警中隊,對無牌無證和亂停亂放車輛加大處罰力度。
《第一財經()日報》經過一番梳理,發現各地目前使用的增收手段頗為豐富。至少,從完成上級任務的角度來看,一些地方稅務部門這幾個月的工資發得物超所值。
已經用上了“老底子”
有些富裕地方,稅收“豐年”有余,如今可以用來救急。
浙江省紹興市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的某鎮,長久以來不用為財政收入擔心。但今年的收入形勢,卻讓該鎮領導花白的頭上又多了好些白發。他告訴本報,雖然當地中小企業有不少固定資產或現金儲備,活命當無問題,該鎮上半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38.6億元,同比依然增長了9.1%,但問題是,上半年財政收入7.95億元,同比僅增長了0.15%。
“這還是6月單月收了2億多元以后的結果。”他說,今年1~5月,該鎮財政收入僅5.8億元,相當于去年財政總收入的43%。
至于6月增收“奇跡”是如何實現的,他表示靠的是往年留存的老底子。在企業利潤較高的年份,該鎮會根據財政增收目標,暫緩征收一部分超出的稅收,留存在一些企業的“蓄水池”里,以備“荒年之需”。
“我們并沒有催企業預繳或多繳。”他表示,“只是現在連‘老底’都拿出來了,如果明年經濟回暖緩慢,財政收入壓力會更大。”
不過,這種辦法可能只適用稅收比較充裕的地方,像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某縣那樣經濟實力不強的地方,就難以效法了。該縣國稅局信息中心主任對本報坦言,平時能收多少稅就會收多少,基本上是“抓大不放小”,做到“顆粒歸倉”。即便如此,基本上每年還是難以完成任務。今年形勢更不好,“目標是收2.4億,但目前只收到8000萬。再怎么努力,也無法完成‘雙過半’了。”
挖掘潛力的“技術活”
對于沒有刻意留存“人工蓄水池”的地方而言,還有“天然蓄水池”,那就是企業往年的欠稅和一些原本可收可不收的“彈性空間”。
比如重慶市大渡口區地稅局就很善于清理欠稅。截至4月30日,該區企業所得稅同比增收2041萬元,同比增長46.70%。據該局文件稱,在欠稅追繳工作中,通過欠稅公告、約談、采取強制措施等方式,累計追繳以前年度欠稅3744萬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稱“巴州”)地稅稽查局的稽查查補收入更獲得了歷史性突破:1~5月,該局累計入庫各項查補收入5084萬元,同比增收4911萬元,增長2.8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