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貿易順差重上300億美元 進口大減速
中國6月份的貿易順差大幅擴大至317億美元,創下三年半以來最高點。
進口的減速印證了中國經濟減速的現實,而5月出口反彈的勢頭延續到6月,兩者疊加致使貿易順差大幅超過市場預期。
消息人士透露,商務部、海關等多部委近期開始頻頻調研外貿形勢,2008年危機時的調研風暴開始重現。
調研的基本判斷是:出口企業的利潤率很低,傳統產業形勢尤為嚴峻;外需疲弱,傳統市場中歐盟以及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需求下滑明顯,但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在上半年略有提升(從去年的17%提升至17.6%);通關、商檢等貿易條件仍需進一步改善。
他亦透露,從近期的討論來看,貿易政策仍然會以基本穩定為主,與出口密切相關的出口退稅政策,曾經在今年4月前后在決策層內部有過討論,但最終認為貿易形勢仍需要繼續觀測,他認為,除非外部環境明顯惡化,否則這一殺手锏措施難再出臺。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人士介紹,從近期和重點企業座談的情況判斷,貿易形勢比春交會時惡化,他說,扣除價格因素后,中國的機電出口數量幾乎沒多少增長。機電產品是中國出口商品的最大類別,機電商會在春交會后形成的調研報告本預計全年機電貿易額將增長12%,當前這一數值面臨調整。
不確定的出口回升
海關7月10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出口1802.1億美元,同比增長11.3%;進口1484.8億美元,增長6.3%;貿易順差317.3億美元,擴大42.9%。
中國5月份的貿易數據曾經出現大幅反彈,5月出口增長了15.3%,進口增長12.7%,這一數字大大超乎市場預料,也與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不匹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說,前幾個月出口退稅進程的加快可能是5、6月份出口反彈的重要原因。根據財政部的數據,4月份的出口退稅同比增長了近40%。
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認為,5、6月份出口增幅連續超過10%,可能意味著出口已經處于回升通道上,但是回升的穩定性仍然存疑。
他說,內部的環境確實有所改善,一是出口企業的成本壓力有明顯緩解,近月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國內通脹的相對低位以及勞動力價格的企穩,都緩解了出口商的成本壓力;二是資金面有所放松,加上今年以來信貸對貿易傾斜以及出口信保政策的加碼,都在緩解出口商的現金狀況。
但是,外需的恢復仍然存在很大變數。霍建國說,歐洲經濟下半年難有改觀,預計三季度會出現負增長;而美國經濟復蘇的狀況也明顯遜色于市場預期,二季度的失業率比一季度高;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速也在明顯回落。“下半年的外需形勢會更趨復雜。”他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