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聯動確保39項惠港政策措施落實
在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之際,中央公布了39項加強內地與香港合作的政策措施,涵蓋經貿、金融、教育、科技旅游、粵港合作等六個方面。30日,赴港出席慶祝活動的中央代表團在香港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對這39條政策措施進行了介紹及解讀。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財政部副部長李勇、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金融業是香港的支柱產業,也是香港的優勢所在,中央代表團此次帶來的39項措施中,涉及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的政策多達14項,從支持香港發展金融服務業、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充分發揮粵港金融合作先導作用四大方面,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在支持香港發展金融服務業方面,中央明確提出,允許符合條件的港資銀行從事證券公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和期貨保證金存管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金融機構在內地設立合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等。
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方面,中央表示將繼續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繼續安排境內銀行和企業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繼續擴大人民幣在境外的使用,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辦理人民幣貿易投資結算,發展離岸人民幣貸款市場,進一步豐富香港人民幣離岸產品,包括存款證、貸款、匯率人民幣交易產品、基金信托產品、人民幣定價黃金等一系列產品;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額度,擴大試點機構范圍,豐富投資產品品種,放寬投資比例等。
在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方面,包括支持符合香港上市條件的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為境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到境外市場直接上市融資創造便利條件;推動滬深港三大交易所聯合設立合資公司、推出內地與香港兩地市場相互掛牌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產品;積極研究深化內地與香港商品期貨市場合作路徑和方式,推動兩地優勢互補、分工合作、共同發展的期貨市場體系等。
充分發揮粵港金融合作先導作用方面,中央明確表示,將積極推進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建立更緊密的粵港金融合作機制,深化粵港澳三地金融業在市場、機構、業務、監管和智力等方面的合作。支持廣東省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繼續擴大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創新粵港澳三地人民幣業務;允許香港金融機構依據《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在廣東省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在深圳前海探索開展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先行先試;加強粵港在保險產品研發、業務經營和運作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等。
五部委聯動落實政策
昨日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均從自己主管的領域出發,介紹了具體落實相關政策的打算。
張曉強表示,根據中央政府的總體要求,國家發改委在主管的規劃、投資、產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積極采取措施深化內地與香港的合作。今后一段時間,發改委將重點在推動粵港合作、推動內地與香港基礎設施銜接合作、推動內地與香港雙向投資等方面繼續深化兩地合作,支持香港經濟發展。并將抓緊編制《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推進南沙新區與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為粵港澳全面合作注入新動力。
李勇表示,財政部將繼續貫徹落實中央政府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支持兩地全方位交流合作,促進香港經濟社會長期繁榮穩定。
蔣耀平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切實做好CEPA及補充協議各項優惠措施的落實,努力推動內地和香港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并進一步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赴港投資,推動內地與香港企業聯合“走出去”,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胡曉煉表示,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促進兩地在經貿金融領域的合作,推動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等方面支持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
姚剛則表示,長期以來,中國證監會積極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回歸15年來,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合作關系不斷得到擴大和深化,兩地資本市場呈現出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和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未來證監會將在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來港上市、支持香港證券期貨機構進入內地證券市場、拓展內地港資法人銀行從事內地證券期貨業務等方面,積極研究并適時推出具體措施,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時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