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樓市端午成交回暖 個別地區搶購潮疑似炒作
中國證券報記者端午節期間走訪上海部分樓盤發現,總價低、性價比高的項目人氣較旺,市場回溫跡象明顯,有些樓盤雖然“零優惠”,但依然人頭攢動。
位于上海普陀區的某樓盤,早在2005年開盤,目前仍有210套房源可售。中國證券報記者致電該項目售樓處了解到,該樓盤在售217平方米大戶型房源,均價50000元/平方米。而松江某樓盤大部分房源于2008年之前推出,目前還有47套可售,全是大戶型。
在某樓盤看房的一位購房者表示,自己已經被“搶房潮”傳聞搞得有點迷糊,但房價確實未見明顯松動。另一位購房者認為,房價下跌空間有限,最近處于政策利好時期,出手時機已到。
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上海多個樓盤,未見“搶購潮”。業內人士認為,上海限購并未放松,執行力度從嚴,盡管新盤與二手房成交均價和成交量都有所上升,但上漲幅度并不大,“搶購潮”目前難以在上海樓市顯現。
據佑威以及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截至6月24日17時,今年端午節期間,上海成交714套住宅,而去年端午節三天共成交956套,遠未達到去年水平。但端午期間成交714套,高于今年五一期間成交453套的數據。
北京中原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端午節前兩天(22日-23日)北京新建住宅簽約876套,二手房住宅簽約279套,合計簽約1155套,這一數字比今年五一小長假的前兩天簽約量上漲55.9%,而同比去年端午假期的前兩天成交量增加289%。節日期間北京地區看房人流量明顯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端午節期間北京地區二手房看房客戶明顯增加,比五一期間增加超過兩成,購房者購房意愿明顯提高,但對房價依然比較敏感。
據媒體報道,近期廣州、深圳的成交較多的樓盤均為總價低、單價低的郊區樓盤,廣州以中小面積的剛需產品為主的樓盤成為市場主力軍;而深圳則是個別降價幅度較大的樓盤吸引眼球。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從目前形勢看,開發商大幅提價的聲音尚不強烈。只要現行調控政策不再進一步收緊,樓市成交就可能繼續小幅回暖。
據統計,6月23日-24日上海只有1個純新盤項目入市,該樓盤位于郊區青浦;廣州端午節樓市也只有4個新盤推出,郊區番禺區占3席。
此外,網上房地產的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可售面積已達1013.18萬平方米,為2007年以來高點。按照5月成交80萬平方米的數據來推算,這些庫存全部消化完要12個半月。
開發商營造熱銷氛圍
節日期間,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開發商的促銷力度有限,采用各種方式營造熱銷氛圍。浦東某樓盤6月17日開盤,端午節期間,開發商聯合某網站開通看房班車。中國證券報記者詢問大概有多少房源,銷售人員稱可售房源不多,暗示盡早下定金。但中國證券報記者在上海房地局官方網站查詢后發現,該樓盤累計推出多達270套房源,目前可售160套。該開發商的看房班車不只看一個樓盤,一個看房線路一般為4到6個樓盤,每個樓盤都統計同一個看房班車人數,并集體合影,造成人氣很旺的景象。
還有一些看房團采取低價樓盤路線,賺取大量人氣,甚至中途光顧上海周邊區域,推出單價在萬元以下的樓盤。“銷售人員打電話說樓盤價格很低,我一早參加看房團,原來是位于江蘇太倉市的樓盤。”一位看房團成員說。
針對近期多地出現“日光盤”項目及樓市漲價的傳聞,業內人士表示有炒作嫌疑。近幾個月,全國樓市成交出現一定放量,但多是開發商“以價換量”的結果,目前市場成交較2009年和2010年樓市火爆時期仍有較大差距,市場全面反彈難度較大。
業內人士稱,個別地區出現的“千人搶購潮”不排除其中有開發商炒作的成分。從真實市場情況看,除非項目性價比極高,否則很難出現真正的“搶購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