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交易平臺將亮相 價格后期還有上漲空間
2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表《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稀土的現狀、發展等情況。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發布會上表示,稀土交易平臺很快就能推出。業內人士認為,推出交易平臺有利于規范市場價格體系,稀土價格將更能反映市場競爭,推動稀土價格合理回升。
工信部支持平臺建設
蘇波說,就稀土交易平臺的建設問題,我國有關企業已經進行了多輪磋商,并已經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
而這個新平臺指的是正在籌建中的包頭稀土交易所。記者了解到,作為行業龍頭,包鋼稀土一直積極參與推動平臺建設。包鋼稀土曾于2011年5月公告表示,公司收到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的《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組建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有關事宜的批復》文件。
文件同意包頭市組建“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其經營范圍不得包含“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管理、倉單交易”;由包頭市盡快組建以包鋼稀土和內蒙古高新控股有限公司為主體的企業法人,開展稀土產品交易相關工作。
當時明確,為了提高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的市場輻射力和影響力,交易所還將面向其他省區的稀土產品生產企業招股。
蘇波明確表示,作為稀土行業的主管部門,工信部積極支持有關企業能夠加快平臺的建設,并支持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參與這個平臺的建設,不斷地協調稀土的生產方、需求方,共同努力來完善稀土的銷售市場秩序。
蘇波透露,“目前這個平臺的建設正在積極地謀劃當中,我相信不久以后這個平臺就會亮相。”
市場價格體系將不斷完善
蘇波介紹,通過這個(交易)平臺,稀土價格能夠完全在市場競爭當中形成,稀土市場價格體系將不斷規范。
此前,由于中國稀土行業散亂,國外買家經常會利用囤積的稀土或者拿著一張訂單向多家出口企業詢價的手段來壓低價格。
業內人士認為,正是這種分散交易、多頭對外導致的交易主體不對等,使中國稀土企業在與國外購方壟斷企業談判中不具備定價能力。
蘇波提供的數據顯示,“2002—2005年,美國一個公司測算,美國當時生產一公斤稀土大概需要2.8美元的環境成本,但中國是5.6美元的環境成本。而我們當時的稀土售價是每公斤5.5美元,低于環境成本,就等于白白送人。”
因此業內人士評論說,平臺建立后,中國就只有一個聲音對市場,對稀土價格的平穩上漲,對國家稀土資源產業的健康發展,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價格后期還有上漲空間
關于合理的稀土市場價格,蘇波介紹說,“2000年—2010年,這十年期間稀土的價格上漲了2.5倍,但是同期的黃金、銅、鐵礦石的價格上漲了4.4倍、4.1倍和4.8倍。”
蘇波表示,盡管有關需求方面認為去年稀土的價格上漲幅度比較大,“但我認為稀土的價格上漲完全屬于理性的回歸。”
從供應商來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超強度開采,我國稀土資源保有儲量及保障年限不斷下降,主要礦區資源加速衰減,原有礦山資源大多枯竭,稀土資源更加緊缺。包頭稀土礦主要礦區資源僅剩三分之一,南方離子型稀土礦儲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以上數據說明稀土價格理性回歸還有空間,而稀土交易平臺有助于促成這種回歸。
銀河證券進一步指出,去年稀土價格大起大落,給國家對稀土行業的整合和調控帶來了很大困難。通過稀土交易平臺,國家可以對交易行為進行更多的監管,有利于稀土價格保持穩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