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回應對漲跌負責:股市里沒有自己的利益
新京報訊中國證監會12日晚間發布投資者關注的熱點問題問答,回答了目前市場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其中,針對“政策市”及“證監會是否對股市漲跌負責”等疑問,證監會稱,股市運行有其內在規律,證監會在其中沒有任何自己的利益。
證監會澄清 “政策市”
證監會在12日公布的問答中指出,長期以來,我國股市被人們視為“政策市”、“信息市”,究其原因,與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結構還不夠合理、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市場約束機制不強、市場運行的體制和機制還存在一些問題有關,股市的漲跌經常與政府出臺政策相關聯,因此,很多投資者會形成“證監會對股市漲跌負責”的印象。
事實上A股的部分漲跌情況也能證明前述情況,比如國有股減持、股權分置改革等,都曾引發市場的大漲或大跌。
但A股市場也有不少政策失效的例子,比如證券交易印花稅的調整,牛市提高印花稅未能起到降溫的作用,而熊市降低印花稅也未能刺激股市上漲。
“沒有自身利益”
中國證監會指出,“股市有其內在的運行規律。作為監管部門,證監會的職責是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建立良好的競爭秩序。除了人民利益、國家利益、廣大投資者的利益之外,證監會沒有任何自己的利益。”
這并非證監會首次這樣表態,早在5月2日,中國證監會在答記者問中就有完全一致的說法。當時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曾多次倡導藍籌股投資價值,以及建議低風險收入者慎重對待股市。
證監會表示,下一步,監管部門將繼續推進市場監管的公開透明,健全股市內在機制,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培育健康的市場文化。
“力挺”藍籌股有價值
中國證監會此次披露的問答,還收錄了此前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回答網友問題時對藍籌股價值的描述。
此前雖然證監會官員屢次提及藍籌股具備投資價值,但從股價表現看,藍籌股仍然表現平平。
證監會指出,藍籌股具備相對抗周期、不易被操縱、業績增速高、分紅穩定可觀、公司治理結構好等特點。
證監會指出,根據證監會的監測,今年一季度藍籌股普遍上漲,非藍籌股普遍下跌,二者之間的變化相差近12個百分點,說明價值投資理念正在回歸。
證監會同時指出,倡導投資藍籌股,實際上倡導的是投資理念,不是簡單地針對哪一只股票。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有很多,藍籌股的概念、范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不能機械地理解投資藍籌股的內涵,面對紛繁多變的市場,需要投資者把握理性、價值投資的原則,同時結合市場現狀、預期以及自身情況,具體分析后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證監會已經在5月14日回答網友問題中有過相同的表述,此次是再度提及這一問題。
■ 分析
從“消防員”向“裁判員”轉變
對于證監會對于“政策市”的澄清,業內專家也指出,投資者應當從原來的市場心態中走出來,期待“救市”已經不現實。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證監會正在回歸本質工作,從過去的“消防員”向“裁判員”的職能轉變,這種實質性的變化已經發生了,A股市場也慢慢會褪去政策市的色彩。
他認為,投資者的心態也應該調整,不應還存有市場不好就會“救市”的心態,投資者更應加強買者自負的觀念。
“以投資者屢屢期待的停發新股為例,在這一輪新股改革中并沒有出現停發新股。”董登新說,以前可能出現類似情況,但今后不太可能了,行政干預正在消失。(吳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