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階梯電價首檔標準將適當調高
國家發改委12日消息,全國29省份先后召開聽證會后普遍反映居民階梯電價第一檔電量標準偏低,各地表示,將在聽證方案基礎上適當調高第一檔電量標準。在階梯電價制度試行一段時間后,可以根據用電增長情況適時調高電量標準。
隨著聽證程序結束,居民階梯電價制度將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大多數人贊同階梯電價制度
關于居民階梯電價目前的方案是:第一檔80%家庭電價保持穩定。高于地區平均水平一定幅度的二、三檔電力消費要多繳費,第二檔每度電提價5分錢;第三檔每度電調高3毛錢。
推行居民階梯電價制度,是我國價格領域的一次重大體制機制創新,也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的一項重要價格改革任務。根據《價格法》和《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的規定,應當履行價格聽證程序。5月上旬以來,全國已有29個省份先后召開聽證會,近千名聽證參加人直接參與聽證,社會各方面廣泛關注。
從聽證會情況看,絕大多數聽證參加人贊同推行居民階梯電價制度,但對各地電價聽證方案提出了一些意見,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認為第一檔電量設置標準偏低;二是建議充分考慮家庭人口因素;三是建議適當考慮季節性因素;四是認為電量標準地區差異較大,東部沿海地區較高,中西部地區較低。此外,還涉及電費結算周期、合表用戶提價、峰谷分時電價、低保戶和五保戶免費電量的政策落實、電力企業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內容。
第一檔電量覆蓋率已超過80%
各地聽證會結束后,有關部就聽證參加人和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做出了回應。對于第一檔電量標準偏低的問題,各地普遍表示將在聽證方案基礎上適當調高第一檔電量標準,目前第一檔電量覆蓋率已超過80%;階梯電價制度試行一段時間后,可以根據用電增長情況適時調高電量標準。針對“一戶多口”、“幾代同堂”等家庭人口差異問題,各地表示將進一步細化方案,通過分表計量、增加第一檔電量等方式酌情解決。關于免費電量操作問題,有些地方已經明確要求按照盡可能方便老百姓的原則,通過“先征后返”或“即收即退”等方式確保低收入群體免費電量發放到位;通過設置不同季節電量標準等辦法解決季節差異問題。
國家發改委介紹,不同地區電量標準有所差異,主要是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差異較大,按照80%居民基本不受影響的原則設定第一檔電量,客觀上已反映了東西部地區間的差異,隨著中西部地區的不斷發展,區域之間經濟發展趨于平衡,未來這個差距將逐步縮小。
我國階梯電價政策形成歷時4年,2008年開始研究,2010年形成了初步指導意見,并通過互聯網公開征求社會各方意見,共收到13484人的21794條建議。根據各方面反饋的意見,有關部門對方案做了重大修改,擴大了第一檔電量覆蓋范圍,專門為低收入群體設置了免費用電量等。今年5月以來各地又就實施方案召開聽證會,進一步聽取社會意見、完善方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