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商家角力引地鐵出口入戶 品牌商高租搶入駐
一條地鐵線,攪動商機遐想無限。
在商人眼里,地鐵口“錢景無限”,它將帶來的龐大人流,拉動消費,在鄭州,打著“地鐵概念”的樓盤已經不勝枚舉,地鐵口攪動的商業動蕩,也正暗流涌動。
地鐵口的到來,給華聯商廈送來重生的希望 圖片:邱琦
老商場看到重生機遇
“我們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鄭州華聯商廈董事長張淑云一直這樣給自己增加信心。鄭州亞細亞商戰以后,張淑云的企業一直被各種“倒霉”纏身:改制、改裝……終于改制完可以騰飛了,不到一年卻遭遇了地鐵施工封路甚至拆天橋的困境,“營業額直線下降,客流越來越少,我們也很發愁”。
不過,張淑云最近臉上有笑容了。讓她高興的是,地鐵1號線在二七廣場一個出口正好通到華聯商廈的地下商場。這讓她最近一直都在說:不能老讓我倒霉,老天也該給我機會了。
根據工程安排,鄭州地鐵1號線計劃2013年年底將通車試運營。在前不久的長沙第7屆中博會上,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小剛在會見省委副書記、省長郭庚茂時就曾保證,2013年年底前,鄭州地鐵1號線一定可以實現通車并全部投入運營。
機會真的來了,或許還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機會。“我們一直都在為地鐵開通做規劃。”鄭州華聯商廈副總經理李鋼最近忙的都是這件事。
“至于究竟有多大的商機和機會,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效益提升,還真沒測算過。在與品牌商接觸中,地鐵的誘惑最大。”李鋼坦言,當他們把繡球拋向一些品牌商時,品牌商們的反應讓他們始料不及。
“費了不少勁,終于找到了ZARA和星巴克的聯系人,一提鄭州即將開通的地鐵,他們的興趣很大,甚至對合作比我們還積極。”李鋼奔赴了全國各地地鐵發達城市考察,同時又通過各種途徑聯系接洽一些能為地鐵經濟帶來效益的品牌商。對方的主動性讓他突然感到,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他們這個商場重生的機會真的來了。
河南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宋向清也認為,地鐵通車的時間越近,地鐵對于商業企業的影響也越清晰,在地鐵效應影響下,也許一些已經“半死不活”的商業企業,因為地鐵,又將能重新煥發生機。
品牌商紛紛爭搶入駐
地鐵時代來了,也許普通市民還沒啥感覺,但善于捕捉商機的商家們已經開始掘金地鐵經濟,尤其是地鐵出口能夠帶來的機會。
“兩年前我們做改裝的時候,就已經專門圍繞地鐵出口規劃設計。”丹尼斯百貨總經理蔡英德透露,地鐵剛開始規劃站點時,他們已經知道了丹尼斯這里會有一個出口,而且還會直接通到商場內部。
“我們也想把一個出口通到商場內部,但是最后沒能實現。”鄭州一家商場的工作人員張先生向記者透露,有時候出口稍微改一下就可以成全一個商場的興衰。
對于這一點,李鋼也坦言,地鐵出口能直接通到華聯商廈,這是他們董事長的功勞,這暗示著為了這個出口,背后付出的更多。蔡英德也贊同,地鐵出口放在哪里,是可以溝通的,但是有一個前提是,必須這個地方的硬件和物業條件符合地鐵出口的要求,出口最后放在哪里,應該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結果。
有人搭橋有人乘車。商場把地鐵出口引到了商場內部,品牌商們就有了商機。爭奪也開始了。“星巴克、必勝客、ZARA、CA、絲芙蘭等都在接觸,還有一些品牌都在主動找我們。”李鋼在招商中發現,品牌商們對地鐵出口的爭奪也開始升級,“有些品牌現在就給我們提出必須哪一天開業的要求。”李鋼感到,這些品牌似乎在擔心失去什么。
“以往我們這里因為樓小,物業條件一般,很多品牌都是繞著道走,現在都在主動要求進入,而且給出的租金價格已經是鄭州的高價位了。”張淑云很冷靜,她說這個時候該是他們選擇品牌的時候了,不能隨便答應品牌的要求,還要再看看,對比一下。不過,李鋼透露,星巴克在華聯商廈的布點已經確定,目前已經進入設計階段。
“我們目前招來的商戶多是看中了地鐵的商機。”鄭州西元國際購物廣場總經理劉杰說,星巴克目前也在和他們洽談中,作為根據地鐵出口而設計建造的購物中心,他們應該算是目前鄭州名副其實的地鐵城市綜合體,圍繞著地鐵他們做了很多宣傳,而很多商戶一聽說是地鐵出口相連的商業,都絡繹不絕。
可能顛覆鄭州消費習慣
地鐵出口的商機究竟有多大?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百度名片里這樣解釋“地鐵經濟”,它是一種“軌道經濟”。而“軌道經濟”就像“地下錢龍”,把人流帶到哪里就把財富帶到哪里。
蔡英德說,40年前,一個國家曾為了造一個鎮,專門開通一條地鐵;同樣40年前,日本地鐵已經發展到了地下5層,這是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的一個因素。美國的高樓孕育了“直梯經濟”,都是一個道理:匯聚人流的地方就有財富,交通工具也不例外。
“我認為地鐵出口效應最大化的是轉換出口處,但目前在鄭州還僅一條線即將建完,這個效應估計還要等2號線建完才能顯現。其次就是地鐵出口處。這將是當前鄭州商業面對的現實機會。”蔡英德透露,本來丹尼斯人民路店百貨館地下是很不好的位置,他們一直都把這里的業績和期望值等同于2、3樓中間的位置。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這里將變成最好的位置了。
業內人士稱,軌道交通不僅能拉升沿線商業地產人氣,更重要的是地鐵和輕軌站口更會形成“漏斗效應”,客流、商流以“漏斗口”為中心向內聚集,這是國際國內大城市地鐵、輕軌開通后,周邊物業,尤其是沿線商業物業普遍升值的規律。
地鐵的商業吸引有多大,國內一些已經成形的地鐵商圈中已有例證,上海人民廣場下的迪美廣場、香港名店街是較早的案例,廣州天河城廣場的迅速發展也與地鐵進入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北京的東方新天地結合地鐵與王府井金街進行品牌結構調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這些商業項目應該可以稱為國內地鐵商業的典型代表。
對于地鐵時代將帶來的無限遐想和憧憬。宋向清認為,這對地鐵沿線的商家和出口連接的商家都將是一個顛覆性的改變,尤其是對鄭州市民消費習慣也將產生顛覆。未來像“張淑云們” 這樣的企業也許更多,老企業遇到了煥發生機的機會,但是希望“張淑云們”能夠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謀劃,找到如何使地鐵效益最大化的辦法,這也是繁華之后需要冷靜的事情。(李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