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布局新時期對外開放
八部門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布局新時期對外開放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八部門的《關于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研究制定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的制度規則,認真做好相關技術準備,適時啟動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試點;研究允許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股票、債券、基金等,逐步放寬境內機構在境外發行有價證券,拓寬境內投資者對外證券投資渠道。
關于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話題,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這并非是推動國際板建設的專門規定,而是表明在國際合作中推出國際板已成為各方共識,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
《關于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可以說是一部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戰略指導性文件,由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聯合署名。
在保障措施方面,《指導意見》明確,要完善對外貿易政策,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發揮金融對外貿發展的支撐功能,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更多支持貿易發展的金融產品;適時調整《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完善外資并購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拉開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大幕;本世紀初,中國加入WTO,迄今也走過10年歷程。在國內外形勢日新月異之下,新時期則需要新的對外開放戰略,這也讓八部委聯合出臺的文件應運而生。
記者注意到,在推進金融國際化方面,《指導意見》在加快金融市場開放、擴大人民幣對外使用、推進金融機構國際化、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和參與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幾方面給予了大篇幅的描述。
《指導意見》提出,要擴大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境外主體范圍;推進中資金融機構在境外開辦人民幣業務和人民幣金融資產境外發行;支持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研究允許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股票、債券、基金等,逐步放寬境內機構在境外發行有價證券,拓寬境內投資者對外證券投資渠道;進一步研究放寬其他資本項目跨境交易及拓展境內外匯市場的參與主體。
《指導意見》還明確,要擴大人民幣對外使用,積極穩妥推進資本賬戶開放,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研究制定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的制度規則,認真做好相關技術準備,適時啟動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試點。
在利用外資方面,鼓勵方向也從簡單的注重引資規模,到更注重優化結構和提高質量,由“招商引資”導向“招商選資”。
《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引導外資投向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產業,鼓勵外商投資現代物流、信息技術服務、工程咨詢、商務服務、信息咨詢、科技服務和節能環保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產能過剩項目。
此外,利用外資方式方面,也鼓勵外資以參股、并購等方式參與境內企業兼并重組,促進外資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發展。有效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境內外上市;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包括可轉換債券)方式到國際金融市場融資。
董登新表示,“《指導意見》是在我國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深化金融業對外開放’是其中的一大主題詞,也是宏觀經濟發展對我國金融業提出的要求。”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研究制定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的制度規則,認真做好相關技術準備,適時啟動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試點;研究允許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股票、債券、基金等。
對此,董登新認為,這并非是推動國際板建設的專門規定,其中有兩層意思:第一,國際板建設一直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議題,作為我國金融國際化的步驟之一,國際板的推出是確定無疑的,各方對此已形成共識;第二,從《指導意見》層面提出國際板建設,表明國際板建設不僅是一個地方、一個市場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乃至支持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
他表示,推出國際板可使我國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進一步完善,進一步提高我國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和競爭力,當前從人民幣國際化背景、我國金融業開放進程、外匯儲備情況、投資者結構等諸多層面來看,推出國際板都具備較好的條件。(秦菲菲 馬婧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