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前20天四大行新增貸款340億 存款流失2700億
發改委審批提速膠著信貸冷處理
進入2012年5月份,國家發改委加快項目審批的跡象已然明顯。
5月22日,發改委網站“項目審批與批準”欄顯示,僅5月21日一天就有高達100個項目獲得批復,其中多為清潔能源領域,獲批項目總量幾乎相當于5月前20天總和。
這并非一個孤立事件。據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但實體經濟部門的有的行業實際可承受的價格也就是10%-12%,企業壓力比較大;三是,整體經濟下行,企業經營低迷,導致用款較少,企業訂單不足。
更加糟糕的是,時至5月份銀行體系存款流失的趨勢尚未明顯改善。截至5月20日,四大行下降約2700億。
據中金公司分析,經過一季度擴大保本型理財產品做大存款之后,部分銀行感受到息差下降的負面影響,開始在2季度調整策略,兼顧規模和效益的平衡。因此,可能會導致失真存款的還原。
非“新刺激計劃”?
5月份疲軟的信貸增長,正折射出發改委加快基礎設施項目審批等舉措,尚未對商業銀行信貸投放政策產生顯著效果。
此前,中國前4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已一再回落,逼近20%的整數關口,甚至創下了2003年以來10年新低。
近日,溫家寶總理調研時強調,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過,有關貨幣政策應當進一步寬松的言論還是遭到銀行業人士的“反感”。22日,一位股份制銀行信貸管理部人士坦言,再來一場四萬億,絕對是災難。他反問,“加大投資審批力度是一個‘定性’判斷,但如何‘定量’?而且加大投資力度的參照是去年還是今年?”
在上述人士看來,2009年四萬億刺激計劃之后,普遍涌現的銀行貸款追逐項目的非正常情況不會再現了,按照慣例,銀行信貸啟動之前,中央或地方政府立項、審批之時,往往會召集商業銀行開會,但“目前這些實質性的舉措還沒開展”。
中金公司也認為,伴隨著上述政策的落實,對公中長期貸款的占比將有所提升,但是市場不應對此期望過高。若對公中長期貸款在政策刺激下大幅增長,則意味著銀行信貸資產進一步固化和低效率化,需對銀行股更加謹慎。(史進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