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銀行收費并非越少越好 新收費辦法將出臺
在過去一段時間,“暴利”、“亂收費”的質疑一直籠罩著中國銀行(601988)業。面對質疑聲,銀監會官員昨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社會應客觀理性評價銀行利潤的高速增長,關注銀行利潤的去向。而對于民怨最大的銀行收費問題,上述官員也透露完成征求意見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將與銀行收費項目的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目錄于近期一并公布。
要客觀評價銀行盈利高增長
在過去幾年,上市銀行保持了年均30%左右的凈利潤增速,而目前10家最賺錢的上市公司里7家是大銀行。在實體經濟盈利大幅度縮水之際,銀行“暴利”之說甚囂塵上。對此,銀監會銀行監管一部副主任郭武平認為,在看到銀行利潤增長的同時,也要看到銀行利潤的去向,要客觀全面地評價和判斷銀行的盈利。
他表示,目前銀行的高額利潤有三個主要的分配途徑,一是監管部門對銀行的資本監管要求也相對較高,銀行靠利潤來補充資本金;二是在銀行業化解歷史風險的過程中,注資以及資產置換付出了很高的成本和代價,全國146家城市商業銀行累計處置的不良資產是2500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通過利潤沖補來實現的;三是銀行通過納稅和分紅來回報社會和股東。
新服務收費辦法即將出臺
在銀行利潤高速增長的同時,越來越多的收費項目也引發社會強烈反彈,曾有統計稱,銀行各項收費作用達到了1047項。對此,銀監會創新監管部副主任尹龍坦言,銀行業務品種發展和變化非常快,銀行到底有多少項收費也正是銀監會急于摸清的問題。
不過,尹龍同時強調,銀行收費項目并非越少就越好。“舉個例子,某一項業務有5個服務,3個服務不收費,2個收費,現在5個服務合成一個服務,一旦業務收費以后,過去3個不收費的也跟著收了。收費項目越粗,越難以分清收費的合理性,只有當收費分得越細,才越容易搞清楚銀行收了什么錢。”他認為,市民應更關注銀行提供的服務到底有多少是免費的,多少收費的,在收費里頭多少合理的,多少不合理的。
正因為銀行業務的高速發展,原有的服務收費規章制度已不能滿足需求,對此,尹龍也透露,《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已公開征求意見,預計下周可以做完技術性工作后進入內部調查,該辦法近期將與銀行收費項目的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目錄一并公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