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貿專項5年規劃出臺 進出口目標年增10%
商務部日前印發《對外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十二五”時期,我國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0%左右,到2015年達到約4.8萬億美元;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0%左右,到2015年達到約2.5萬億美元。
目標低于此前年份的增速
記者注意到,商務部提出的兩項10%的增速目標均低于近幾年的實際增速。對此,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制定發展目標,既要考慮歷史基礎,又要兼顧未來空間;既要考慮平穩較快發展的要求,又要兼顧效益和結構。
“按照這一思路,我們在充分考慮‘十一五’時期外貿發展速度(進出口年均增長15.9%,其中,出口15.7%,進口16.1%)和‘十二五’時期嚴峻復雜的外貿發展形勢基礎上,遵循‘積極穩妥,留有余地’的原則,制定了上述進出口增速。目標體現了外貿發展必須快于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基本要求,也有望高于全球貨物貿易平均增速。”上述負責人指出。
除了整體的增速目標外,《規劃》還提出,要爭取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空間布局更加完善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的目標。具體看,要加大自有品牌和知識產權產品、大型成套設備出口比重;加快對新興市場布局等。
對“十二五”時期國內外的形勢,《規劃》分析,未來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復雜,保持平穩發展的難度增大。外貿將面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主要貨幣匯率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我與不同類型國家的競爭加劇、經營成本全面上升、外貿結構調整難度加大等挑戰。
降低部分生活用品進口關稅
據了解,這一《規劃》是我國首個外貿專項的五年規劃。自2009年10月,商務部決定編制該《規劃》。在幾經修改、廣泛征求意見、送審批復后正式印發。其目的在于促進“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等三項中心工作,促進“十二五”時期我國外貿平穩較快和可持續發展。
《規劃》明確了外貿發展的主要任務,包括六個方面,共計17項,即穩定外貿增長、調整貿易結構(出口產業和商品結構、經營主體結構、貿易方式結構)、促進貿易平衡、優化空間布局(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推進基地、平臺和網絡建設(轉型升級基地、國際商務平臺、國際營銷網絡)、推動“走出去”帶動貿易。
在外貿發展的保障措施方面,《規劃》提出了八項措施,即完善外貿管理體制和政策、完善涉外財政稅收政策、完善涉外金融政、完善外貿法律法規體系、加強貿易摩擦應對工作、加強多雙邊經貿合作、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外貿人才培養工作等。
記者注意到,《規劃》明確,將研究推動出口退稅分擔機制改革,進一步優化進口關稅結構。根據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關鍵零部件、先進技術設備的進口關稅,適當降低部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進口關稅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