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中鋼巨虧致30億國資人為流失 至今無人被追責
作為中國中鋼集團(下稱中鋼)經營危機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牌”,民營企業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下稱山西中宇)對中鋼近40億元的債務解決方案,令人心寒。
根據中鋼與另一家民營鋼企山西立恒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山西立恒)達成的托管協議,立恒鋼鐵將以削債方式托管山西中宇,山西中宇所欠中鋼40億元債務,削減為約10億元;山西立恒托管山西中宇后,先支付給中鋼1億元,剩下的9億元根據山西中宇的經營情況,每月償還1億元。
這意味著,30億國資將人為流失,或將永遠沉睡在中鋼財務報表的“應收賬款”里。
誰來為30億國資流失負責?至少,不久前結束的國資委對前中鋼總裁黃天文的離任審計未給出答案。
中鋼這40億資金黑洞,很大程度上系“人禍”造成。起初,中鋼通過預付款,將自己與山西中宇綁在了一起,算計著用最低的成本來控制一家鋼鐵生產廠,隨著山西中宇陷入困境,中鋼也被拖入了財務黑洞。
中鋼原本有機會將中宇的債務控制在20億元。2008年,山西中宇對中鋼的違規占款被媒體曝光,彼時,正在南非出差的黃天文及其他中鋼管理人員首先想到的不是止虧,而是找一塊遮羞布,遮住山西中宇這塊傷疤。
中鋼想到的辦法,是找一家鋼廠代持山西中宇的股權。中鋼首先想到的代持對象是其另一家民營合作伙伴,但在內部討論時,部分管理者認為,山西中宇是一家民營企業,再找一家民營企業代持“不靠譜”,國企比民營企業更“可靠”。
后來,中鋼選定了有央企背景的河北國豐鋼鐵作為代持對象。國豐鋼鐵并不愿介入此事,中鋼只好找國豐鋼鐵旗下的國貿公司幫忙。
但短短兩年,國豐貿易公司不但沒有止住山西中宇的血,反而將債務規模翻倍至40億元。
隨著山西中宇的占款問題曝光,黃天文逐漸在中鋼失勢。隨后,中鋼一系列投資問題浮出水面。2008年還風光無限、大肆擴張的世界500強央企,今日不得不接受國資委的幫扶。國資委派駐幫扶小組,在央企中很少見,只有當一家企業面臨生存威脅時才會有此舉。
黃天文的命運尚有不確定性。國資委對黃天文的離任審計報告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黃天文的功勞,短短數百字;第二部分是一連串黃天文負有直接責任的“過失”,比如民資占款、杭州灣大橋、天津響螺灣地產項目、澳大利亞中西部鐵礦項目、爐料公司虧損、濱海鎳業項目……
國資委對黃天文的離任審計報告的第三部分,為征求黃天文本人意見添加。黃在給國資委的意見書中表示,對所有其負有直接責任的虧損數額沒有異議,唯一的要求是,希望國資委給他一個“作風清廉”的評價。
國資委最后采納了黃天文“唯一的意見”,在離任審計報告的第三部分指出,黃天文擔任中鋼總裁期間,作風清廉,無個人經濟問題。
被削掉的30億債務,僅是中鋼虧損的一部分。至今,沒有任何人為中鋼巨虧受到處罰,不少中鋼骨干也紛紛辭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