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趨勢明顯
商報訊中美貿易摩擦再添新注腳。美國在同一天完成了對中國出口產品反補貼稅的合法化和對中國稀土出口政策提起訴訟,為中美之間的貿易擦出新的火花。WTO研究專家認為,盡管兩起事件在時間上存在一定的巧合因素,但都不意外,美國從單純針對中國出口的某一種產品或行業轉而向中國的稀有資源戰略和政策層面發起挑戰。
美國時間3月13日,奧巴馬簽署了國會6日通過的關稅法修訂案,修訂后的關稅法明確規定美國可對來自“非市場經濟國家”商品征收反補貼稅,使得2006年以來美國針對中國發起的數十起反補貼調查和征收提供合法化依據。同日奧巴馬在白宮發表講話稱,將聯合歐盟和日本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貿易訴訟。
在中國國家副主席訪美一個月之際,美國在貿易中的強硬態度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系蒙上一層陰影。有外媒表示,美國和歐盟加大在與中國日益升級的貿易爭端中的賭注,成為雙方貿易摩擦的最新跡象。
關于稀土訴訟,根據WTO訴訟機制,中國有10天時間就這一訴訟做出回應,而且必須在60天內與美國、歐盟和日本舉行談判。如果不能在這一期限內達成協議,美歐日有權要求WTO成立工作小組,對此案進行調查。稀土是17種稀有元素的簡稱,是從武器到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生產所必需的化學元素。中國稀土資源占全球總量36.4%,但承擔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應。
盡管中國官方針對稀土問題做出了回應稱,中國無意通過扭曲貿易的方式保護國內產業,并呼吁其他擁有稀土資源的國家也積極開發稀土資源,共同承擔全球稀土供應的責任。但專家認為,鑒于此前西方國家針對中國出口的9種原材料出口限制案件已有成功的“探路之舉”,此次針對中國稀土出口向WTO發起訴訟對于中國而言前景嚴峻。
對外經貿大學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稀土跟此前原材料案件情況有所區別,中國在打贏這場“戰役”方面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
“一方面,中國在稀土的國內生產方面實行了總量控制政策,對內對外一視同仁,這一點在應訴理由中應該相對此前原材料案件站得住腳,另一方面,中國去年的稀土出口配額并沒有用完,表明中國的出口配額政策并沒有對國外稀土需求產生限制。”屠新泉表示。
“此外,在環境污染方面,稀土生產所產生的生態環境影響是公認的事實,為了更快地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進行總量控制和出口限制也是重要的手段。”屠新泉補充道。
在屠新泉看來,中美之間的摩擦逐漸由原來的單一產品或某個產業轉向了對中國稀有資源戰略,某種程度上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政策提出了質疑和挑戰。“就像一場賽跑,跑在第二名的趕超第一名的時候相互之間產生摩擦是無法避免的。”
一年來中美貿易摩擦史
2011年4月20日 美商務部宣布對我鋼制輪轂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
2011年4月20日 美商務部公布對中國輸美鍍鋅鋼絲產品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決定
2011年4月21日 美商務部對中國輸美造紙用熒光增白劑啟動反傾銷調查
2011年11月3日 美國際貿易委員會裁定繼續維持對我輸美螺旋形彈簧鎖墊圈產品反傾銷
2011年11月9日 美商務部正式宣布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2011年11月18日 我商務部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涂布白卡紙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2011年11月18日 我商務部對原產于美歐的進口乙二醇和二甘醇的單丁醚進行反傾銷調查
2011年11月25日 我商務部對美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
2011年12月14日 我商務部發布公告稱對美部分進口汽車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
2012年1月18日 美商務部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應用級風塔發起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
2012年3月14日 美總統簽署法案授權美政府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征收反補貼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