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樓市調控的“新解”
上海樓市調控的“新解”讓房地產市場頗為興奮和關注。
對于外地戶籍居民持長期居住證滿三年,可以和本市戶籍居民一樣具有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傳言,上海房管局有關人士并未否認,而是給出了“新解”:上海樓市限購政策制定之初就明確,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是指具有本市常住戶口,包括持長期居住證連續滿三年以上的家庭。
所以按政策,已有一套住房的,可以再買一套;已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暫時不得再買。因此不存在放松或改變。
據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提供的調研結果顯示,自2011年10月以來,佛山、杭州、天津、成都、廈門、武漢、合肥、南京、常州、吉林、中山、長春、蕪湖等10余城市,都從不同的角度出爐樓市調控微調政策,內容多涉及限購變化、土地出讓、普通住宅標準、稅費優惠以及購房補貼等。
“以前沒有聽說過”
截至2月22日下午2點,上海全市一手存量房掛牌還有6.6萬套,共計946萬平方米,二手房掛牌為16.9萬套,共計1805萬平方米。如把兩組數據相加,如果按上海2011年市場購買進度,足夠上海市場兩年的需求。
由于要與中央保持政策的一致性,上海官方在各級層面鮮有公開表示過房地產調控帶來的壓力,而與之相反的是,涉及到上海經濟其他關鍵數據的下行著實讓上海感到壓力。
一位上海市政府官員在當地“兩會”上表示,由于全球的總需求不斷下降,上海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許多經濟數據也在一點一點往下掉,形勢十分嚴峻。
2月15日,上海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月份,上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330.75億元,比去年同月下降9.2%。上海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17.82億美元,比去年同月下降9.6%。
“由于房地產市場交易,涉及到土地、稅收等政府財政收入關鍵,而且不像外貿一樣,上海政策是決定不了外需的。所以在內需的釋放上,上海政府還是可以進行一些調整。”上海市社科院一位研究員如是說。
21世紀不動產研究部經理黃河滔對記者表示,研究了去年2月出臺的限購政策,其沒有提及,長期居住證三年和上海戶籍的購房資質相同這一說法。
2011年2月1日上海出臺的上海版限購政策明確規定,對于上海戶籍居民家庭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可提供一年以上在滬繳納個稅或社保證明的非上海戶籍居民家庭擁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以及不能提供在滬納稅或社保證明的非戶籍居民,均暫停在上海向其售房。
據此可知,上海戶籍家庭已擁有兩套住房,而非上海戶籍居民家庭已
擁有一套住房的,都屬于限購范圍之內。在這次出臺的限購相關政策中,并沒有解釋何為戶籍居民家庭,更沒有明確認定持長期居住證滿三年的外地戶籍居民可享受本地戶籍居民同等購房資質。
“我們問了很多中介,中介都說,這個之前沒有聽說過,所以對于很多外地在上海居住的人來講,還是有一定需求的。”黃河滔如是說。
微調成風
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分析師薛建雄表示,此前僅浦東新區對居住證滿三年的外地購房者放開了購買第二套房的口子,現在上海市房管局公開表態,是成了全市的開口子。
薛表示,不單是上海,對于如此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各地陸續“摸底”中央的容忍度,一直在持續,只是有些城市做的巧妙,有的城市做的較為過分而已。
2月2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到2012年1月份70個城市中首次出現了新建商品房住宅全面停漲,2011年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為52個,比1月份增加49個。
北京中原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分析認為,目前來看拐點可以說已經明顯出現,預期在6-12個月內房價還有可能有10%-20%的下調,而且一線城市對全國的示范作用非常大,不僅在政策執行力度上,在房價下調過程中也會明顯影響全國。
實際上,自2011年10月以來,佛山、杭州、天津等10余城市,都從不同的角度出爐樓市調控微調政策。
其中,安徽的馬鞍山市對自住性住房需求與高層次人才購房給予所納契稅100%的補助;杭州對在經濟開發區注冊、納稅和經營的企業員工首套購房發放補貼等,蕪湖打算出臺購房減稅政策。
上述微調樓市的城市當中,有些在政策上做的巧妙得以執行;有些則因過分放松觸及調控底線而被叫停。
薛建雄表示,上海這一政策的“微調”其官方的說法是不存在放松,但是可能不會影響到中央的底線,一方面,上海有上海的壓力在,另一方面,就樓市而言,尋找到一個合適健康的交易量也是有益于房地產穩定發展的。
相關新聞
更多>>